發展前景之三:建造更加生態友好、更人性化的綠色建筑。
諾貝爾獎得主Richard Smalley逝世前曾列出了人類未來50年所面臨的十大挑戰問題。按照重要程度進行排序,首先是能源,第二是水,第三是食品,第四是環境,第五是貧窮,第六是恐怖主義,第七是戰爭,第八是疾病,第九是教育,最后是民主與人口。如果把綠色建筑做到更加人性化和更加環保,創造出Aquaponics循環模式,就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地解決上述前五位和第八位問題(圖21、圖22)。
綠色建筑已經延伸出新的理念,在建筑中利用建筑的余能、余水,以及建筑所產生的垃圾,可以做到與動植物共生,由此產生了一種新的模仿大自然的微循環。例如,在室內培養植物和果蔬,可利用室內綠植調節室內空氣的溫濕度,同時又可以通過室內園林培育新鮮安全的蔬菜和果實。又如,室內綠植可以充分利用污水以及循環利用中水和雨水進行灌溉,植物在吸收室內Voc、PM2.5的同時還提升了環境的美感和空氣的濕潤度,水中生長的植物還給魚類提供食物和氧氣。魚類的飼料主要依靠廚余來制作。這正是借鑒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浙江省永嘉縣農戶在農宅附近稻田養魚,已逾千年歷史,并被評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由此延伸開來,從建筑社區到整個城市都可以最大程度地綜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循環利用資源。 社區內的太陽能、沼氣能、垃圾發電能、廢水發電能、風能,以及電梯的下降能等,通過能源的物聯網,可以實現“自發自用”,盈余部分的電能可以賣給電網,不足部分再由電網補給。把每一棟建筑、每一個社區都建設成為一個能源自給自足的獨立的電網系統。日前,國務院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根據這個方案,每一棟建筑、每一個社區都可以作為發電單位來經營,每一個城市都可以獨立地成為一個能源單位。眾所周知,城市消耗了80%的能源,但是如果能夠通過綠色建筑、物聯網、智能電網,把一切可再生能源都充分利用起來,城市有可能成為發電單位,這樣就可以大大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圖23)。
未來,綠色建筑通過綜合利用可再生能源、促進水循環利用,并將太陽能轉化成電能為紫外波段的LED供能,使建筑物內植物晝夜都可以進行光合反應,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氣。從而實現建筑和植物果樹的完美融合,我們可以建造更加生態友好的建筑(圖24)。中國的園林,歷來講究與建筑的相生共融,將這一理念與建筑物節能減排的設計結合起來,就能夠創造立體園林建筑,這種園林建筑不不僅能使用戶的居住質量進一步提升、在鬧市區也可享“田園漁耕之樂”,而且必將為城市帶來新的生態景觀(圖25~圖27)。


總結:
綠色建筑可以大大降低二氧化碳氣體的排放,事關國家民族的可持續發展和每一個人的身體健康。
未來的綠色建筑要擁抱互聯網,把最新的虛擬空間技術與精心設計的建筑實體空間緊密地結合起來。同時,綠色建筑要走出設計室,重視大眾創新。這樣就能夠全面實現節能、節水、節材,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并全面地提升綠色建筑的質量。由于在這個過程中增加了民眾參與、互動和可視化因素,也就使得綠色建筑更加生態和人性化。
綠色建筑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通過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每個人都可以方便地感知和操控自己的家園。這樣的時代已經到來,請大家準備好迎接和擁抱這個全新的綠色建筑時代!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