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預計到2015年,德國所有建筑將按照“被動式建筑”標準建造。從低能耗建筑、到3升房,再到被動式建筑和零能耗建筑,德國在建筑節能的發展道路上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讓我們通過下面的報告了解下德國建筑節能有關政策法規、建筑節能技術、建筑節能改造、以及行業組織在推進建筑節能工作中作用等方面的情況。
一、基本情況
德國是一個能源匱乏的國家,除煤炭資源較豐富外,能源供應在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其中石油幾乎100%進口,天然氣80%進口。1973年爆發全球石油危機,石油價格暴漲,給德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了極大影響,德國能源政策由此發生改變,一方面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更加重視節能工作。
德國由于緯度較高(北緯47-55度,中國最北漠河緯度是53度),冬季較長,建筑能耗(主要是供暖)占德國能源消耗總量約40%,建筑物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德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1/3,因此,建筑節能的潛力相當巨大。多年來,政府通過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提高建筑節能標準,發展先進節能技術,大幅降低了建筑物能耗。
上圖為三層真空玻璃已經是kfw70標準的標配門窗
二、德國促進建筑節能的經驗和做法
(一)加強政策引導。
1.建立和完善政策體系,不斷提高建筑節能標準。
能源節約與環保是德國政府的長期國策。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德國出臺了一系列建筑節能法規,對建筑物保溫隔熱、采暖、空調、通風、熱水供應等技術規范做出規定,違反相關要求將受到處罰。
1977年,德國第一部節能法規《保溫條例》(WSchV77)正式實行,提出新建建筑的采暖能耗限額為每平方米樓板面積每年消耗能源250千瓦時,即250KWh/(m2a),該條例在1984年和1995年分別被修訂,1995年提出的限額已下降為100KWh/(m2a)。2002年,為貫徹歐盟對建筑節能的要求,開始實施新的《能源節約條例》(EnEV2002),采暖能耗限額調整為70KWh/(m2a),其后在2005年、2007年、2009年分別被修訂,2009年提出的采暖能耗限額為45KWh/(m2a)。目前,該條例又在修訂(EnEV2014),關于被動式建筑(即超低能耗建筑)的采暖能耗限額將下降到15KWh/(m2a),這是目前環保節能建筑的最高標準,基本實現建筑的“零能耗”。
2、建立財稅激勵機制。
為了更好地提高建筑能效、推廣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領域的應用,德國聯邦政府和各地方政府出臺了許多激勵補貼政策。其中既有可再生能源的市場激勵計劃,也有德國復興信貸銀行(KFW)專為建筑節能改造推出的多項資助計劃(提供超低利率貸款年利率不會超過2%)
另外,各州、市、鄉鎮政府及能源供應企業提供各種地區性的資助計劃,例如聯邦政府光伏屋頂、高速公路兩側光伏工程補貼、巴伐利亞州學校建筑節能“50/50”計劃等。
以達到EnEV-2009德國節能標準100(KFW100)為基本要求,達到KFW85標準的建筑,每套150m2的建筑改造完成后,聯邦和地方政府各獎勵5250歐元,共計10500歐元(獎勵標準為70歐元/m2)。達到KFW55標準的建筑,每套130m2的建筑改造完成后,聯邦和地方政府各獎勵15700歐元,共31400歐元(獎勵241.5歐元/m2)。
另外,從1999年起,德國實施生態稅改革,一方面提高能源價格,另一方面將征收稅費的90%通過降低退休金交費重新返還給居民和企業,不增加民眾負擔,這種方式大大提高了社會節能意識,促進了節能技術研發,減少了能源消耗。
3、推行建筑物的能源認證證書。
2002年,德國《能源節約條例》(EnEV2002)要求,建筑物中的能源使用情況要進行量化(包括供暖、空調、熱水供應等方面),要建立建筑物的能源認證證書系統。建筑物的能源證書,與家用電器上的能效標簽一樣,反映了建筑物的能耗屬性,另外還包括對建筑物進行節能改造的建議、措施及注意事項等。
上圖為能源證書清楚標注了各項關于房子的數據
2004年,德國聯邦能源署會同有關部門,在全國范圍內對能源證書實施情況進行了調研。結果表明,能源認證證書制度已被市場廣泛接受,得到了消費者的肯定。根據德國法律規定,自2009年1月1日起,所有新建、出售或出租的居住建筑都必須出具能源證書,以便購房者或租房者了解在房屋能源消費方面可能支出的費用。
對非居住建筑,則從2009年7月1日起實施這一規定,同時要求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必須在建筑物顯著位置懸掛能源證書。能源認證證書系統的實施,對提高建筑商和消費者的節能意識,提高建筑物節能水平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