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階段是拿期貨當客戶渠道來做。它每秒鐘都在報價格,你覺得這個價格合適,你就賣給它。尤其廠庫的企業,咱們更有優勢了,相當于每天有一個人在你大門口舉牌競拍。在第一個階段,可以把它當成一個渠道來定義,把它納入到企業的現貨經營當中去。它每天很準時地來跟你報價格,每天都不會缺席,你的現貨經銷商可能還做不到這一點。行情差的時候,他可能就不來了。
如果咱們老老實實這么做,我覺得也沒有問題,無可厚非,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你不會虧錢,因為你有工廠有產品。
第二個階段,把期貨當成一個日常的工具來用。比方說再過5年,隨著產業的完善、品種的完善、規則的完善,玻璃期貨以后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以后像銅、塑料一樣使大家都參考期貨定價,兩種報價方式并存,一種就是報固定價,第二種是報基差,報固定價是三分之二,報基差是三分之一。玻璃還沒有到那一步,但是未來也是這個趨勢,無非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在這個階段,它是日常的工具,企業每天都要用,就像企業的現貨庫存一樣。現在企業在庫存里面有多少都能看得到,以后的庫存就賣到期貨里面去了,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當然每個行業每個品種不一樣,但是一定是這個方向,每一個企業都應該朝這個方向準備。
第三,把它當成資產來對待。華東江浙這邊也有很多傳統現貨企業,它們也在轉型。因為傳統的現貨企業不管是貿易、生產還是加工,現在的空間越來越小了,現在都在轉型,轉到與期現結合,期現套利,以投資為主營業務的角色。現貨和期貨,對企業而言都是自己的資產。比如,在看好房地產的時候,可以做空一些跟房地產相關的商品,螺紋鋼、鐵礦石、玻璃、PVC,作為日常資產存在,這跟日常的買賣股票、買賣房子、買賣期貨對等的。總體上來講從低到高利用期貨、運用期貨是這三個層面,每個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分析、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