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召開的建材行業2016年經濟運行分析會上,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介紹了今年一季度我國建筑玻璃行業的經濟運行情況,并在分析報告中提出了貫徹國辦發[2016]34號文件的具體舉措和任務目標。
據該協會提供的資料介紹,玻璃行業圍繞調結構、增效益已經明確了四項任務。
一是,“到2020年,再壓減一批產能,產能利用率回到合理區間”。由于生產的連續性特點,平板玻璃應為高產能利用率產業,國際上一般在85%以上。根據平板玻璃目前實際情況,在新增產能得到有效遏制的前提下,到2020年需要壓減產能1.8億重量箱以上。
二是,“排名前10家企業的生產集中度達60%左右”。2015年底,前10家玻璃企業生產能力占全部產能的比重為53.4%左右,與2010年的57%相比降低3.6個百分點,生產集中度不升反降,說明產業組織結構調整的任務還很重。應按照國務院關于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對玻璃行業兼并重組提出目標、導向,并有計劃推進。研究和探索以區域為主推動大企業兼并中小企業,以股權置換為主,推動控股并購、相互參股、產能置換,發展混合所有制;以淘汰落后產能和限制低效能生產和對其關停并轉為契機,推進低端產能轉向大企業劃撥。
三是,“深加工水平和綠色建材產品比重穩步提高,質量水平和高端產品供給能力顯著增強,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水平進一步提升”。體現出玻璃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要求,要從供給體系特別是市場需求端入手,增加生產市場新需求的產品,遏制雷同技術產能的新增和減少過剩行業產品的生產,按市場需求組織生產,是真正轉變發展方式、推動新興產業、傳統產業向高端發展和加快新型綠色建材發展,擴大有效供給,增加新的經濟增長點,改變產業結構,應對經濟增長下行和扭轉經濟效益下滑的最現實有效手段。通過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真正立足市場需求,按需求導向發展,調整發展重點,調整發展政策,把發展轉向增加有效供給,轉向高端、轉向國外、轉向市場消費需求,從而改變發展路徑增加拓展渠道,全面提高行業發展水平和經濟效益。
四是,“行業銷售利潤率接近工業平均水平,全行業利潤總額實現正增長”。行業利潤是行業運行質量的直接表現。從歷史看,玻璃行業在全國工業中的盈利水平比較高,近幾年盈利水平的下降一方面由市場的原因,但主要還是行業自身的結構性矛盾。相信隨著政策的逐步落實、行業問題的解決,玻璃行業一定能夠再創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