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今年以來,部分一二線城市土地市場高價地頻出,“面粉貴過面包”現象成為常態,7月份甚至被稱為“地王月”。有鑒于此,近期證監會、國土部等部門分別傳出針對土地市場的政策收緊信號,上海、南京、合肥等地也陸續出臺了相關收緊政策。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綜合多種因素來看,一二線前期熱點城市的土地市場熱度將有所回落,地價漲幅略有放緩。
現象 多個城市“地王”頻出
上半年,多個城市土地市場高價地頻出,進入下半年以后,這種行情仍在延續。據《經濟參考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僅僅7月份下旬,上海、合肥等城市土地市場已經連續出現多個“地王”。
7月29日,合肥市針對6幅地塊進行拍賣,吸引了數十家房地產企業參與,當日土地出讓金收入達到63億元。其中合肥高新區、廬陽區和新站區陸續誕生三個“地王”,最高溢價率達到330%。
同日,上海市楊浦區新江灣城一宗地塊以總價31.55億元成功出讓。經業內測算,該地塊成交樓板價52840元/平方米,溢價率51%。剔除公共設施、保障房和自持部分,可售部分實際樓板價達到92506元/平方米,被業內稱為上海新晉單價“地王”。另在此兩日前的27日,上海市出讓浦東新區一宗地塊,最終被金地集團以88億元總價競得,溢價率高達286%,樓板價33023元/平方米,成為今年以來上海土地拍賣的單幅土地總價“地王”。
此外,7月28日,武漢出讓8宗土地,最終除一宗地塊遭遇流拍外,另外7宗地全部成功出讓,總出讓價款77.15億元。其中,064號地塊被碧桂園以25.31億元總價、溢價289%的代價競得,超過2萬元/平方米的樓面地價也讓該地塊成為武漢新的單價“地王”。
因此,7月份被業內稱為土地市場的“地王月”。據市場統計數據,7月后半個月,不僅僅是南京、杭州、蘇州、合肥等重點二線城市“地王”頻出,還有武漢、鄭州、嘉興、溫州、南昌、青島、南寧、昆山、珠海、長春等十余個城市先后誕生12個單價或總價“地王”。
土地市場競爭激烈,房地產企業拿地金額也相應大幅上漲。來自中原地產研究中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包括保利地產、萬科、華潤置地、碧桂園、恒大集團等30大標桿房企今年前7個月合計拿地金額高達3967.77億元,相比2015年同期的2441億元上漲幅度達到了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