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來,浮法玻璃期現貨價格持續大幅上揚,截至8月29日收盤,8月全國浮法玻璃現貨平均價累計漲幅約14.5%,期貨市場漲幅為10%左右,而當前許多玻璃生產廠商仍在不斷發布漲價通知,市場持續漲價狂潮,貿易商與加工企業甚至開啟了瘋狂“搶購”模式。
本輪玻璃生產廠商連續漲價背后的驅動力主要有:一是在“金九銀十”旺季預期帶動下,中間貿易商與加工企業會提前備貨,8月浮法玻璃銷量通常處于年內較高水平;二是當前浮法玻璃生產線庫存水平較低,加上需求季節性向好,生產企業挺價底氣與意愿強烈。在企業連續漲價的帶動下,市場做多情緒高漲。但我們認為,本輪漲價的基本面支撐力度實際上并不如市場認為的那樣強,價格存在很大的回調風險。
首先,需求方面,相比較4月、5月的銷量增速,6月浮法玻璃銷量增速已經有所收窄,主要因為5月以來商品房銷售熱度開始持續走弱,從而拖累房地產投資、新開工增速回落,對浮法玻璃需求構成負面作用。因此,雖然“金九銀十”是傳統銷售旺季,但銷量同比增速不容樂觀,環比可能不及4月、5月的高銷量水平。
其次,供給方面,由于現貨價格環境持續向好,短期內冷修復產的生產線可能繼續增加。8月河北南玻線(900噸)與本溪迎新線(800噸)點火復產,7月點火復產的生產線有河南中聯浮法三線(700噸)與唐山藍欣二線(500噸),7月以來沒有生產線放水冷修,目前浮法玻璃在產日熔量已經處于歷史高位并且短期內很可能繼續走高。
浮法玻璃生產線一般使用年限為8—10年,一旦開工就會24小時不間斷生產,除非放水冷修,而生產線一般不會提前放水冷修。因此供給具有一定的粘性,即便價格和需求有所走弱,短期內產量也很難下降。
再次,在現貨價格連續大幅上揚和“金九銀十”旺季預期的烘托下,貿易商與加工企業的備貨意愿被不斷提振,甚至開啟了瘋狂搶貨模式,許多生產線庫存實際上被大量轉移至貿易商與加工企業處,該部分庫存數據暫時無法被統計,因此市場所看到的“低庫存”數據很可能只是假象。一旦實際需求被證實不及預期,貿易商與加工企業的庫存壓力加大,將傳導至生產商處,導致后續生產線庫存走高的風險加大。
總體來看,雖然生產企業連續主動漲價短期內或使得玻璃期現貨價格易漲難跌,但隨著后期基本面支撐力度被逐漸證實不及預期,價格將面臨很大的回調風險。投資者可逢高沽空操作,1701合約可能下探至1000元/噸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