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份我國進口鐵礦石創下5700萬噸的"歷史紀錄"后,中國似乎從世界工廠轉向了世界倉庫,目前鐵礦石庫存量(包括港口庫存和鋼廠庫存)已經超過1億噸。而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進口礦為貿易商賭漲囤積。對此,中鋼協秘書長單尚華已經警告:"未來鐵礦石的價格還可能往下走。" "工信部21日下午已經開會研討我們提出的改善出口環境的建議了。"在昨天中聯鋼主辦的"2009中國鋼材市場形勢研討會"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羅冰生表示。而中鋼協的"改善鋼材出口的外部環境"建議中,出口退稅率的調整到位是重要內容。 出口退稅率有望再提高 羅冰生在報告中稱,為了保持我國鋼鐵產品出口國際市場份額的穩定,建議政府盡快落實改善出口的外部環境。具體改善措施包括:實施適度靈活的出口關稅政策;出口退稅率的調整一步到位;公平稅賦;規范進出口貿易秩序;加強進口監管和反傾銷力度。 昨日,財政部財政科研所副所長蘇明也表示,經過連續5次提高鋼材的出口退稅率,部分鋼材品種的出口退稅率水平目前達到13%,"下一步非常可能得到繼續提高"。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常務理事周世儉指出,當前經濟形勢下,所有國家都在實行出口退稅,"這是寫進了世界貿易組織章程中的國際貿易慣例",為了保護我國鋼材等產品的出口,除了"兩高一資"(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之外,應全面恢復出口退稅。 進口鐵礦石嚴重供過于求 羅冰生在會上稱,目前我國的進口鐵礦石嚴重供過于求,而國際上鐵礦石價格總體呈現出大幅下降趨勢,在這一形勢下繼續過量進口鐵礦石的風險已經明顯增加。 他給出了一組數據:今年1到4月份,我國生鐵產量同比增加504.84萬噸,相應增加入爐礦消耗量797.65萬噸;而1到4月份進口鐵礦石同比增加了3513萬噸,超出實際消耗量2715萬噸。"也就是說,進口這么多鐵礦石,絕大部分(超過2/3)都沒有入爐消耗。" 羅冰生透露,鋼協旗下共有29個會員企業虧損,而由于出口情況惡化,原本用于出口的鋼材只能轉為內需,這進一步激化了國內鋼材市場供過于求的矛盾。4月末全國26個大中城市5類鋼材庫存總量達到947萬噸,同比增長17.3%。他預計,雖然4月份出現鋼價小幅反彈,但當前鋼材市場整體仍處于低位盤整階段。 ■ 相關新聞 前4月主要鋼企虧損51.8億元 工業和信息化部21日發布《中國工業經濟運行2009年春季報告》,今年1到4月份大中型鋼鐵企業虧損高達51.8億元。 這一統計數據源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該協會旗下72家大中型生產企業盈虧相抵凈虧損,其中4月份凈虧損15億元,虧損面近四成。 《報告》還指出,2008年底,我國鋼鐵年產能已達到6.6億噸,占到世界鋼鐵產能的近一半,預計今年供需平衡量不足5億噸,產能過剩逾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