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先生在深圳演講提出,房價上漲是銀行資金大量流入虛擬經濟的結果,無法解決中國經濟兩大頑疾:產能過剩與居民消費不足。因此,他將房價上漲視作投資環(huán)境惡化的指標。 從長期來看,郎咸平先生的邏輯沒錯。實體經濟無法吸納我國瘋狂擴張的新增信貸額,出現(xiàn)結構性泡沫,使資金在大宗商品、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尋求避風港,導致股市與房地產市場先后回暖。從短期來看,郎咸平先生的結論有些吹毛求疵,在經濟下滑出現(xiàn)不可控風險時 失業(yè)率上升到預期的兩倍以上、沿海地區(qū)出口加工業(yè)折損過半 政府重拾房地產與汽車消費是不得不然的救急之舉。隨著一季度房地產與汽車消費的回暖,相關的鋼材、水泥、裝修、家電、成品油等銷售額有所穩(wěn)定,這對于上下游50個以上的相關產業(yè)都是福音。 也許這樣的結論會被人指責是只左右逢源的蝙蝠,但客觀的態(tài)度就是如此,每個經濟政策都應該取得長期與短期效果的平衡。經濟急速下行期猶如人的大動脈被割開,此時每個大夫所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止血,而后是輸血。房地產既是主要的出血口也是主要的輸血口,因此政府拿房地產作為切入點順理成章。 在去年四季度房價節(jié)節(jié)下挫、房地產開發(fā)投資凍結時,各方心急如焚:一憂內需不振導致相關產業(yè)下挫,二憂房地產投資不足導致民間投資下降,政府投資獨木難支,三憂房地產市場下挫引發(fā)銀行壞帳率升高的連鎖反應,四憂政府財稅收入下降過快影響公共產品提供。從今年一季度的數據看,所有這些擔憂全都不是空穴來風。 反觀美國同樣如此,雖然源自于房地產泡沫的次貸危機導致全球金融危機大爆發(fā),但是,為了讓經濟復蘇,美國政府花大力氣提振房地產市場的信心,除了挽救金融機構以外,降息保全房地產抵押品、降低存量房空置率與提升新屋開工數是重中之重。 短期的救急之舉必須有長期的考量。為什么我國房地產市場動不動需要救急,為什么我國經濟動不動需要宏觀調控?在上一輪經濟景氣周期時,房地產業(yè)高速發(fā)展直到2008年年初,政府財政收入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長,那時為什么沒有能夠落實公益型住房政策?在經濟決策體制中是否出現(xiàn)了強大的力量,阻擊我們對市場作出準確的判斷與決策? 一個公認的結論是,我國房地產價格過高已經影響到了商務成本,已經擠壓到了其他>其他>其他消費需求,資本市場內幕交易百出的畸形發(fā)展導致我國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 始于2004年的房地產宏觀調控,出臺的政策起到了火上澆油的效果,央行每次小幅加息都被視作通脹的信號,地方政府高價拍地樂此不疲,房地產因此更有上漲動力。那時真正有效的滅火之舉是啟動大規(guī)模的公益型住房建設,政府可以因此成為房地產市場最大的空頭方,撲滅房地產市場的大火,同時也可以解決房地產市場抑制內需的經濟頑疾,為中國經濟的長遠發(fā)展卸下最大的炸藥包。 很可惜,直到2008年第四季度,經濟下行趨勢明顯,有關部門才在搶救房地產市場的同時,實質啟動保障性住房戰(zhàn)略。2008年12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fā)展措施,二套房貸松綁、營業(yè)稅擴大減免范圍、提供房地產并購重組金融服務等市場期待已久的政策赫然在列,還包括3年解決1000萬戶低收入和棚戶區(qū)居民住房;允許住房公積金閑置資金用于經濟適用房建設;加大部分開發(fā)項目的信貸支持;以及取消城市房地產稅等。 按照逆周期調控的規(guī)律,經濟急速下行期政府應該做的不是啟動保障型住房,而是降息、增加貸款,幫助企業(yè)度過危機。但政府在降稅做多房地產市場的同時,以保障性住房充當了房地產市場的大空頭。到目前為止,有關部門在房地產市場所做的基本上是火上加油、雪中減炭的工作。 我們不能說政府拯救房地產市場是錯誤的,但我們能夠說,政府對于房地產市場周期的判斷基本是錯誤的。 為今之計,為了提振內需,政府只有沿著公益性與商品住房平衡的道路走下去,這樣才能在長遠收到提振內需、改善結構之效,而不能因為短期壓力,再次將公益性住房拋諸腦后。 注:堅持觀點,要發(fā)展保障型住房,但反對經濟適用房。目前的體制多發(fā)展經濟適用房就是讓政府部門和國企、與政府相關的機構多占地,多建房,大家買單。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