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6月30日國際鐵礦石談判最后期限的日益臨近,2009年這一談判正陷入僵局。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秘書長單尚華5月20日表示,談判結果還無法預料,15天內,中方與三大礦山沒有任何接觸。中方堅持2009年澳礦長協價應降45%,巴西礦價格降40%。 然而,在鐵礦石談判陷入僵局之際,中國開始對鋼鐵業產能過剩進行調整。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下發《關于遏制鋼鐵行業產量過快增長的緊急通報》(以下簡稱《通報》),首次就鋼鐵業產能過剩問題提出,對不顧市場需求而盲目擴大生產的鋼鐵企業,要商請商業銀行減少或停止貸款。 時隔4年,鋼鐵業"限產"為何再次走上臺前? 淘汰落后產能穩鋼價 "限產令"很容易讓人想起2005年。當年,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組織國內50家鋼鐵企業采取"限產保價"的措施,試圖穩定鋼材價格。 與4年前相比,此次的"限產"少了"保價"二字,但在政策意圖上,均有穩定鋼價的目的。 分析兩次"限產",都在鋼價大起大落的背景下發生,似乎從中可以梳理出這樣一個邏輯:只有"限產"才能提高鋼價,從而解決現階段較突出的產能過剩問題,保證鋼材市場的穩定。 業內人士認為,《通報》出臺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穩定鋼材價格,使鋼鐵行業走出虧損。 《通報》稱,當前鋼鐵行業產能已嚴重過剩。2009年產量只需保持47億噸就能保持供需平衡,產能與國內消費和出口的實際需求相比,約過剩25%~30%。 "限產令"的出臺,表明工信部下大決心抑制鋼鐵產量、淘汰落后產能。對此,政府相關部門曾三次發文逐步落實,《通報》就是國家第三次發文,而這三次發文在內容和落實深度上都逐步升級。 2005年7月出臺的《鋼鐵產業發展政策》,首次以國家公文的形式提出,由于亂建廠等原因,國內鋼鐵供大于求,行業很不穩定,并強調要提高產業集中度,淘汰落后產能。 中國鋼鐵產業集中度較低,鋼價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響,而此次《通報》要求淘汰落后產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產業集中度,達到穩定鋼材價格的目的。 而2009年3月出臺的《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計劃》細則,進一步要求要嚴控鋼鐵總量,加快淘汰落后,并規定淘汰高爐、電爐,落后煉鐵能力7200萬噸、煉鋼能力2500萬噸。 最近的《通報》明確,要依法關停落后產能,并嚴格執行《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計劃》中有關淘汰落后產能的規定。 5月21日,中投顧問能源行業分析師姜謙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限產令’的出臺與其說是限制鋼鐵過剩產能,不如說是糾正其發生偏離的運行軌跡。"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是為了促進國民經濟盡快從金融危機的創傷中走出來,但鋼鐵行業的運行卻與之相背離。 加速鋼鐵產業重組 業內人士認為,《通報》的出臺,可以被理解為是《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計劃》推進執行的加速器,亦或是中國鋼鐵行業重組的開端。 產業結構和布局不合理、行業集中度低、自主創新能力差,一直是中國鋼鐵企業面臨的難題和發展的瓶頸。而在既有條件下,實行企業間的并購重組,則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好辦法。 鋼鐵企業重組,還需要"政府"這只手在背后推動,而僅靠發文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但最近幾年,鋼鐵業重組雖有推進,但步伐并沒有預期的快。 今年3月,《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計劃》細則將這一目標調整為,國內排名前5名的鋼鐵企業,其產能占全國產能的比例達45%以上,沿海沿江鋼鐵企業產能占全國產能比例達到40%以上,形成若干個具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國際競爭力的特大型企業。 就目前鋼鐵業的現狀而言,短期內要達到這個目標,只能通過并購重組來實現。而《通報》的出臺,無疑對大鋼鐵集團是個契機,尤其是鋼鐵業上市公司。如果重組潮來臨,估值相對較低的鋼鐵股將會顯現投資機會。 對大鋼鐵集團而言,通過并購重組小型鋼企,既可以擴大產能,又可以節省新建產能的成本和時間。同時,通過并購重組實現規模經濟和提高行業集中度,也是國家倡導的。 爭奪國際定價權 除了淘汰落后產能穩定鋼價和加速產業重組,此次《通報》的背后,更凸顯了中國鋼鐵戰略的意圖,從而增加了其在國際定價權上的砝碼。 從三次發文可看到,無論淘汰落后產能,還是加速產業重組,都暗含著一個中心問題,即提高中國在國際定價權上的話語權,尤其在進口鐵礦石價格的談判上。 一直以來,在鐵礦石價格談判中,中國吃足了苦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產業集中度過低,導致我國鋼鐵公司或進口商進口時,不考慮行業的整體利益。進口市場無序化,甚至國內各進口方相互競價,導致鐵礦石價格提高,破壞了整體鐵礦石價格的談判。 尤其是2008年,中國鋼企發生虧損,"罪魁禍首"就是高昂的鐵礦石成本。 "現在國際鐵礦石供應商就是抓住我們沒有真實需求支持的虛假產能這個把柄,而抑制落后產能有利于增加中方談判的籌碼。"中鋼協秘書長單尚華表示。 姜謙也認為,"限產令"的出臺,與鐵礦石談判背景有關,但不是此次政策出臺的主因。伴隨著國內鋼產量的過快增長,鐵礦石進口不斷創新高,國內鐵礦石的虛假需求也給國際礦石巨頭提供了談判籌碼。 在鐵礦石談判問題上,馬忠普向記者表示,中國要有大局意識。一方面要通過并購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增加鐵礦石談判的話語權;另一方面,要多渠道獲得鐵礦石資源,組建成大鋼鐵集團走出去,收購海外鐵礦。這都有利于降低鋼企的成本,獲得競爭優勢。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