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安居樂業”是每個家庭的夢想,但是滲漏卻給這個夢想蒙上了一層陰霾。一旦家中發生滲漏,不但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金錢在維修上,還可能需要同鄰居、物業、開發商等進行責任認定和賠償等問題,讓人心力交瘁。
防水不僅要滿足防止滲漏的基本要求,而且還要能保護主體結構、延長房屋使用年限以及滿足人們舒適、節能和低碳生活的要求。近年來,防水行業無論是從標準、工藝還是產品質量等方面來說,都取得了相當進步,但“非標”產品充斥市場、制假販假等行業亂象也依舊存在。若想實現“安居樂業”這一目標,防水行業仍舊任重道遠。
重拳出擊行業整體水平得以提升
自2012年起,建筑防水產品就被質檢總局列入年度質量提升工作的重點產品之一。然而,根據質檢總局2012年全國建筑防水卷材產品質量“三查”(產品質量聯動抽查、企業生產條件檢查和無證生產清查)結果來看,一些關鍵性、安全性指標仍存在較大隱患。2016年質檢部門更出動執法人員4536人次,檢查生產企業1072家次,查辦違法案件137起,查獲假冒偽劣建筑防水卷材產品貨值215.6萬元。
在“質檢利劍”等質量提升工作的雷霆之勢下,建筑防水卷材產品質量國抽合格率逐年升高,從2011年的81.7%上升到2016年的93.3%,質量抽查合格率穩定在90%以上,產品和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行業質量發展基礎明顯增強,形成了質量提升與產業升級相互促進的良好格局。
今年,質檢總局在前幾年質量提升工作的經驗基礎上印發了《2017年建筑防水產品質量提升專項行動方案》,對2017年建筑防水產品質量提升專項行動進行部署。在總結5年來質量提升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堅持問題導向,抓住重點環節和關鍵要素,加大監督執法力度,始終保持對質量違規行為嚴打嚴管態勢。
行業發展,標準先行。近年來,防水行業各項各類標準的出臺與完善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行業向新向好發展。
截至2016年底,防水材料產品標準共84項,其中國家標準43項,行業標準41項,涉及建筑防水卷材、建筑防水涂料、建筑防水密封材料、剛性防水和堵漏灌漿材料等類別。
同樣地,截至2016年底,國內建筑防水行業有工程建設標準共計24項(含在編4項,不含各地方標準),其中國家標準7項,行業標準14項,CECS協會標準3項;涉及范圍涵蓋建筑工程各個部位。
可以說,我國現行防水行業標準體系比較完備,基本涵蓋現有的防水材料和涉及防水功能的建筑物各個部位,能夠有效的約束和規范整個行業的發展。據了解,防水行業還積極開展相關團體標準的制定工作,近期計劃制定《防水卷材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瀝青防水材料中化學阻根劑測定方法》等團體標準,以落實國家環保政策,規范防水行業清潔生產,以及種植屋面防水工程市場,促進行業技術轉型升級。
建筑滲漏頻發行業亂象不止
雖然近年來,在政府、協會以及企業的努力下,防水行業在工藝、設備、施工以及產品性能、質量方面取得了相當的進步。但是違規生產“非標”產品、大肆制假販假等行業亂象也大量存在。
記者曾跟隨工商行政執法人員前往北京通州一處防水涂料造假窩點。該窩點環境惡劣,所謂的生產設備也只有一臺看起來年代十分久遠,銹跡斑斑且線頭雜亂突出的攪拌機,但其所偽造的產品卻真假難辨:掃描產品信息和防偽二維碼后,所顯示的信息均和正品相同。
據企業負責打假工作人員介紹,類似的窩點在全國各地都有,雖然規模不大,但其造假產品卻占有相當的市場,不但對被偽造企業的聲譽造成了不良影響,更加劇了滲漏情況的發生。更重要的是,由于涉案金額較小,在依法依規進行行政處罰后,這些窩點還會死灰復燃,繼續制假販假。
假冒產品原料劣質,毫無工藝可言,成品也不具備相應的防水功能,其在市場上大肆泛濫,加劇了我國建筑物滲漏的情況。
近日,家住山東德州運河經濟開發區的王女士就反映,自從2012年開始,她家的儲藏室每逢下雨就漏水。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她多次向物業和開發商反映,工作人員也來維修過,但是一直沒有修好。
王女士家儲藏室房頂外是樓前的大平臺,平臺下面有多間儲藏室。“解決漏水的問題,要把平臺上的瓷磚都砸掉,然后重新做防水,哪里漏水修哪里。”物業公司負責人表示。
無獨有偶,安徽合肥一位讀者在發現房屋漏水,聯系物業后,拖了兩三天沒有人來處理。物業只是派人過來給房頂了打兩個洞,說觀察兩天。第一天沒事,第二天整個廚房漏得全是水。家里的櫥柜是全新的,全部泡水了,本來準備月底搬進新房,現在計劃只能擱淺。
不止家庭飽受滲漏困擾,一些市政基礎設施也難逃滲漏“魔掌”。早在2011年,南京南站投入使用時旅客們就發現屋頂漏水比較嚴重,建設方隨后也進行了修補。2013年,南京南站的屋頂又出現了大面積漏水現象,給旅客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隧道、橋梁等交通工程也時常受滲漏威脅,不僅損害建筑壽命,更會威脅人們出行安全。各地政府每年均在橋梁、隧道等工程的堵漏維修上投入了相當的資金。
避免“皇帝新裝”行業發展仍任重道遠
在看到防水行業近年來發展成就的同時,也必須要客觀對待行業目前在生產工藝、施工方式、產品質量等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多角度、全方位提升行業的發展水平,為建筑物穿上真正能夠起到防水作用的“外衣”,避免“皇帝的新裝”。
防水企業作為行業發展的主體,無論是在提升產品質量防止滲漏發生,還是推動行業向前發展方面,都起著主導作用。正因如此,企業應當身先士卒。
一方面,企業應當積極提升自身工藝水平,通過對標國際國內領先企業的生產技術、最新裝備,加大科研和創新力度,生產性能高、品質好、價位適宜的防水產品,積極抵制“非標”及落后產能,以企業發展促進行業發展;另一方面,企業也要在施工方面下功夫。通過對員工的制度性、專業性培訓,提升員工的施工水平,保證防水材料能夠發揮其性能,以更好地維護建筑安全,延長建筑壽命。
解決建筑滲漏問題,保障人們安居樂業的過程中,同樣離不開政府的推動。
例如在解決防水行業當前面臨的制假販假現象猖獗問題時,就離不開政府“有形之手”。由企業或個人出面進行追蹤打假不是長久之計,國家有關部門更應當出臺嚴格的法規政策,對制假販假行為進行系統查處,增大其違規違法的成本。當制假販假非但無利可圖,還會招致牢獄之災的時候,造假之人自然也會“三思而后行”。
不僅如此,政府有關部門還可以設立生產“黑名單”,將結合生產許可、質量監督、行業準入、執法打假和社會舉報,將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多次不合格、整改仍不合格、出現嚴重質量事故以及其他質量違法行為的企業依法列入質量失信“黑名單”。對列入“黑名單”的企業,取消投標資格,禁止進入工程市場,最大限度地擠壓質量違法企業的生存空間,不斷凈化防水行業的市場環境。
行業協會作為政府和企業間溝通的橋梁,在提升行業發展水平,治理建筑滲漏,促進安居樂業方面也應發揮更多作用。
目前,由于部分防水行業標準存在著與市場需求脫節的情況。因此,不論是制定修改防水材料標準還是工程標準,都應當充分參考市場需要、工程施工的實際情況,以此為基準,制定和修改相關標準,細化標準的有關規定,以充分發揮標準在規范發展、提升引領等方面的作用。為此,就需要行業協會上傳下達,應根據國家的部署,制定更專業、更靈活的團體標準,形成強制標準與推薦性標準配套協調的標準體系。
防水的好壞,與人們能否實現安居樂業息息相關。在建筑滲漏情況仍十分嚴重的當下,防水行業未來要走的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