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比起購買成品,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選擇了“全屋定制家具”。然而,原本應是度身定制的家具,卻因各種問題令不少消費者困擾不已。
為進一步規范“全屋定制”家具產品,市消保委聯合上海市化學建材行業協會、上海市室內裝飾行業協會、上海市家具行業協會、上海市裝飾裝修行業協會、上海市建筑材料行業協會及47家企業,共同制定《全屋定制木(制)家具》上海市團體標準,并將于今年3月15日實施。
《標準》亮點
填補國內空白
《標準》的出臺為全屋定制的每一個環節都做了專門依據。比較現有的國內、國際相關產品標準,《標準》不僅涵蓋了整個全屋定制過程,還新增了合同基本要求和產品偏差要求,著重強調現場無縫銜接,突出使用、安全要求和環保要求等方面,實現從測量設計到安裝的全程規范,有力彌補了目前家具行業的空白。
助推行業發展
通過制定《標準》,消保委搭建起了全方位的溝通平臺,一方面,《標準》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高度契合。市消保委以《標準》為契機,樹立“品質消費”理念,推動完善“品質消費”標準,共同營造“品質消費”環境;其次,《標準》以需求為導向,引導行業傾聽消費者聲音、了解消費者需求,進一步助推行業的有序發展。
定制全程管控
《標準》突出整個銷售流程的規范性,從房間測量、設計、安裝、驗收、使用、售后服務到合同基本要求,每個環節均明確了產品的通用技術規范,并首次明確了面積偏差檢測和計算方法,解決了該行業中的產品面積被重復計算等“短斤缺兩”的問題,保障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嚴控有害物質
《標準》從板材原材料有害物質釋放入手,引入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和甲醛釋放速率檢測項目,限值要求嚴于國內相關現行強制性標準,有效提升了產品的使用安全性。《標準》還引入模擬房間(空間)模型概念,在測試項目、測試方法上更加嚴格,力求為消費者提供一個更為健康安全的室內環境。
消費體察探“水深”六點不足待提升
2017年7月始,上海市消保委對本市范圍內的部分定制木(制)家具產品開展消費體察工作,組織相關專業單位進行大量驗證試驗。
調查發現,該行業在有害物質釋放、產品的偏差度、木工處理、合同的規范性等方面均有進一步規范或提升的空間。
相關標準尚缺失
全屋定制家具作為新的消費業態,本次消費體察中,多數產品未在合同中明示產品參照的相關標準。
材質標識不規范
體察中發現,定制家具銷售合同中,大多數企業未在合同或訂單上明示產品主要材質和使用部位。
計價方式較混亂
在定制家具合同訂立過程中,企業會按照不同的計價方式進行報價,很容易造成計價不明晰的情況。
費用結算不合理
部分定制家具實測面積、長度與報價單、合同上標注數據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造成結算費用不清。
定制流程缺銜接
定制家具涉及多個環節,需要每個環節精準化銜接。但實際過程中,每個環節缺少有效溝通和統一標準。
環保性能差異大
體察中發現,定制家具環保性能差異大,不同產品的甲醛釋放量和總揮發性有機物釋放量能相差10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