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必須控制窗墻比 汶川大地震給房地產行業敲響警鐘:建筑設計莫忘安全第一。同濟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施建剛教授提出:今后,住宅及其他>其他>其他公共建筑在設計時必須控制窗墻比,慎用大開窗。因為過多過大的玻璃窗不但不利于抗震,甚至還會降低建筑物原先抗震烈度,給建筑安全埋下禍根。 大窗雖好但不節能 曾幾何時,新建樓盤中的通透大開窗、外飄窗、落地窗比比皆是。它已成為扮靚住宅外檐的新寵,也成了開發商制造賣點的手段,有的還設計了超長、拐角弧形等新型飄窗。樓市似乎進入了"大開窗時代。"開發商樂于選擇外飄窗設計,并非這項設計有多大的科學性或實用性,而是為了迎合市場的需求。"站得高、望得遠",這種設計滿足了購房者對景觀視野的要求。大開窗確實擁有外觀漂亮、房內陽光充足等優點,然而,隨之而來的是不節能、隔熱性差等問題。最新調查表明,目前,我國住宅能耗的40%是由窗戶造成的,窗戶能耗為發達國家的2至3倍。 大窗過多影響抗震 大窗過多過大除了不利節能,還不利抗震。施建剛教授說,如果房屋一面全部是落地窗的話,其對房屋的支撐作用與原先的墻體相比較,肯定要差得多。有測試表明,窗戶長度超過3米,原先設計的抗震烈度就要降低一度。道理很簡單,無論何種墻體,其抗震能力必定大大強于玻璃窗門,因為墻體、樓板和梁等往往能互相牽制,融為一體。目前,不少住宅窗戶面積雖然很大,但大多是大開面玻璃凸窗,能打開的"活窗"不多,有的活窗僅占整個窗戶的四分之一不到。這些打不開的"死窗"本身起不到使自然風在室內流動的作用,如果將部分"死窗"設計為墻體,對采光不會帶來很大影響,對節能和抗震卻大有裨益。衡量"大開窗"好不好,應該權衡利弊,而對任何建筑,安全是第一位的。 限制大窗盡快立法 上海市住宅建筑設計標準,面積與窗戶面積之比應不低于7∶1.也就是說目前窗墻比規定只有下限,而沒有上限。新建樓盤的窗戶越來越大、越來越多卻沒有制約的措施。有關專家認為,從生命安全的角度出發,今后應該嚴格限制大窗設計,給大窗設計戴上"緊箍"。 還有專家認為,一些開發商將同一水平面的單元式住宅套型的走道口上生硬地設置三級踏步,形成50厘米左右的樓板錯位,美其名曰"錯層"。這些"錯層"易產生住宅質量問題,也不利于抗震。因為錯層結構與傳統結構的受力方式不同,特別是同一樓層的梁、板等受力部件不在同一平面。因此其建筑結構的牢固性、抗震標準等,必須采取較高的設計要求和標準,施工過程中的質量要求也高于傳統房型。一旦設計或施工中產生瑕疵,對質量的影響將是巨大的。因此,有關部門應未雨綢繆,將不利于抗震的各種建筑物設計進行一次梳理并制定出相應的規范。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