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為推動被動房技術的普及,天津生態城在其公屋二期被動房項目中設置了被動房技術及實踐展示中心,用以介紹被動房技術理念以及在項目上的應用情況。目前,生態城被動房技術及實踐展示中心已建設完工。
天津生態城由中、新兩國政府合作開發,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國家間合作開發的生態城市項目,其在綠色建筑區域化發展方面進行了初步探索。生態城在建設之初就提出要實行100%綠色建筑的目標,目前,生態城已經開工建設的1340萬平方米建筑均實現此目標。在此基礎上,生態城積極引進利用被動房技術,進一步提高生態城的節能標準。
把握六大技術特點
建筑節能由75%提高到90%
“被動房”概念起源于德國,其核心在于通過采用各種節能技術,構造最佳的建筑圍護結構,最大限度的提高建筑保溫隔熱和氣密性,使建筑對采暖和制冷需求降到最低。
被動房主要依靠太陽輻射的熱量以及建筑室內人體和設備的散熱來維持冬季室內溫度。正因為如此,“被動房”將顯著節省供熱站和熱力管網建設費用及相應用地,節約居民2/3的采暖費;大大降低建筑能耗,使居住建筑節能率由目前的75%提高到90%;減少二氧化碳和煙塵排放,改善空氣環境。
先進的技術是實現建筑最大低能耗的關鍵支撐。為了實現純正德國被動房技術和中國實際國情的高效結合,生態城秉承“綠色、低碳、生態、宜居”的建設理念,把握六大技術特點,使建筑圍護結構達到最優化,最大限度的提高建筑保溫隔熱和氣密性。
在被動房技術展示中心,生態城被動房六大技術所呈現出來的特點,通過生動的動畫視頻、互動體驗游戲被全方位展示。分別從提高圍護結構保溫性能、采用高效節能窗及外遮陽系統、采取無熱橋設計、提高建筑氣密性、高效新風熱回收系統、綜合利用可再生新能源等方面充分提高整個建筑氣密性,進一步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的需求,使房子達到超低能耗。值得一提的是,在被動房樣板間可以看到用做被動房窗子的窗框型材厚度是普通窗戶的2倍,據工作人員介紹,其保溫性能是普通窗戶的2倍多,并可以通過粘貼氣密膜增加門窗氣密性,減少整體建筑的熱損失,大大減少建筑能耗。此外,建筑外墻保溫采用了240毫米石墨聚苯板,相當于給建筑穿了一層“厚棉襖”。
為了使被動房建筑擁有更好的空氣品質,生態城被動房通過新風系統設計,采用具有85%超高的熱回收效率的新風機,通過24小時不間斷的空氣置換,將空氣中的污染、雜質、PM2.5通通過濾掉,讓干凈的新風不斷送入到室內,使生態城被動房建筑更像是一個“保溫杯”,始終保持室內恒溫恒濕,更好的凸顯被動房的建筑優勢。
以被動房建設為契機
發揮生態城市示范引領作用
公屋二期4號、5號樓,作為生態城在被動房領域的實踐項目之一,正按照德國被動房建筑技術標準設計和建造。建筑建成后可以最大化降低在使用過程中對能耗的需求,節能率達到91%,年能耗費用可節約30萬元,二氧化碳減排量可達到27萬噸,是世界首個德國PHI認證的新建高層住宅項目,目前該項目已經封頂。
已完工的生態城被動房實踐展示中心則全方位展示了公屋二期被動房項目從立項背景、方案優化、產品選用、試驗檢測、施工管理等一系列相關技術和實踐經驗,同時加入實體樣板間體驗展示。
作為未來住宅項目的示范,生態城被動房將進行智慧房屋探索,通過配置智能開關、智能窗簾、智能空調、智能安防門鎖等智慧家居設備,實現所有智能家居設備可通過后端平臺進行統一管理,住戶可通過該平臺或手機APP進行遠程控制。室內安裝環境監測設備,對被動房室內的溫濕度、二氧化碳、PM2.5等數據進行實時監測,保證住戶舒適居住體驗的同時,監測被動房實際運行節能效果,以確保被動房長期保持超低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