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掛鎖生產起步于上世紀七十年代,1973年鄭宅農具社在技術力量薄弱設備簡陋的條件下創辦了浦江第一家鎖廠—浦江縣鎖廠。改革開放后,特別是浙江浦江唐燈股份有限公司(原浦江鎖廠)轉制后,敢為人先的浦江制鎖人看好掛鎖行業發展前景,紛紛下海創辦企業,涉足掛鎖生產并帶動周圍人群加入這一行業,到1992年突破100家達115家,1998年迅猛發展到近500家,出現了千家萬戶加工產品的局面。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后期,浦江掛鎖行業開始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涌現了梅花、白馬、吳氏、金壘、三菱、亞環等一大批具有一定規模的制鎖企業,形成了鄭宅、中余、浦陽、黃宅、白馬等鄉鎮的制鎖群體。經過三十多年發展,浦江掛鎖行業規模不斷發展壯大,截止2010年底,全縣共有掛鎖成品及其配件生產企業(加工戶)815家,從業人員2萬余人,掛鎖產量12.5億把,占全國的60%,年產值40.5億元,外貿出口交貨值9.7億元,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4家。浙江浦江梅花鎖業集團有限公司被中國五金制品協會評為“中國十大鎖王”,是全國最大的掛鎖生產、出口企業之一。浦江掛鎖基本形成了小企業大集群的產業格局,具有明顯的區域塊狀特征和產業集聚優勢。浦江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掛鎖生產加工基地和出口基地。
縱觀全球掛鎖生產,基本實現了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的轉移,歐美等發達國家已由產品生產轉為品牌經營,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掛鎖生產國。而同為發展中國家的印度、越南、泰國等國家的掛鎖生產雖然也在跟進,但就目前而言,還不能與中國進行抗衡。就我國掛鎖生產而論,其產地主要集中在浙江、山東、廣東三省。浙江的掛鎖又主要集中在浦江、海寧。浦江的掛鎖生產尤其是鐵掛鎖在全國掛鎖生產領域是三分天下有其二,2010年12.5億把掛鎖的產量,確立了浦江作為全國掛鎖生產大縣的地位,也為打造浦江掛鎖強縣奠定了產業規模基礎。
以創新為途徑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浦江制鎖人深刻地體會到:好的產品,就得有好的設備來完成。近幾年來,梅花鎖業集團,金壘有限公司等行業龍頭企業,每年投入400-500萬元資金引進意大利、臺灣等地制造的高精度數控化制鎖專用設備,以改善和提高企業的裝備水平。浦江制鎖行業在梅花、金壘等行業龍頭企業示范帶動下,全行業裝備技改投入以平均15%的速度遞增,行業裝備由臺鉆、等簡單機械向高精度,自動化方向發展,在稍具規模的制鎖企業中,制鎖上工序的打孔、沖壓基本實現了數控化、自動化和半自動化。走制鎖裝備數控化、自動化,既是企業提高產品品質的保證,也為企業緩解了用工難問題。從而有力地促進了產業的優化升級。
制鎖科技的發展進步,靠的是企業的創新。近幾年來,浦江制鎖行業注重企業創新平臺建設,如梅花鎖業集團建有中國日用五金技術開發中心掛鎖分中心(簡稱中國掛鎖中心),浦江縣鎖具研發中心;金壘有限公司成立了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武士、吳氏等企業成立了市級企業技術中心。通過企業技術中心、研發中心平臺開展技術、工藝創新、產品創新。在工藝創新上,梅花鎖業集團從廣東引進了投資100余萬元的鎖梁滲碳熱處理生產線,改善鎖梁的抗拉強度和防剪性能。研制開發了鑄鐵水平連鑄鎖條生產線,取代了傳統的砂型澆鑄鎖條生產線,改善了鐵掛鎖生產原材料鑄鐵鎖條的金相組織、力學性能、機械加工性能、彈性模數、表面光潔度和加工成品率。梅花、金壘等規模企業在工件夾緊工藝上,普遍采用了氣站供氣的氣動夾緊機構,取代了傳統的機械運動夾緊機構,提高了鎖件加工工藝上的平穩性和操作上的方便靈活性,更提高了產品的加工精度。在新產品開發上,從四個方面創新產品:一是新材料在掛鎖生產中的開發應用,在傳統的銅、鐵原材料生產掛鎖基礎上,開發了鋼質掛鎖、不銹鋼掛鎖、鋁合金掛鎖及工程塑料在掛鎖生產上的應用。二是通過外觀改進,表面處理使掛鎖從實用性走向藝術性,開發生產旅游紀念型、裝飾飾品型掛鎖產品。三是通過改變傳統的鑰匙開啟機構,開發生產機械密碼掛鎖、機電一體化掛鎖。四是根據特殊用途生產特種掛鎖如拖車鎖。全行業在產品開發上獲產品發明、新型實用和外觀設計專利共計260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