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
門窗——氣密性和水密性。
說到氣密性,你們第一個想到什么?泰叔最先想到膠條。門窗一般采用三道密封原理來保證氣密性,利用室內外止口膠條與型材的壓合、中間等壓膠條與隔熱條的搭接形成三道密封(如圖1)。膠條的設計是縫隙形成的關鍵,對門窗氣密性至關重要,可以通過膠條厚度、開敞或閉腔結構的選用、閉腔結構中空腔的大小和數量來控制膠條的壓縮量(如圖2),并且控制門窗扇的啟閉力大小。
圖1
膠條安裝過程中角部連接應是連續的,并考慮伸縮問題(這點非常重要,泰叔做培訓的時候經常看到學員剪得正正好的長度,一點不考慮后續使用),防止熱脹冷縮時發生不完整連接。較厚膠條折彎困難時,使用L型膠條連接件連接。兩個不同形狀的膠條在角部連接時,可以設計插接件,并且在組裝膠條時應預留收縮變形量。密封膠的質量、打膠深度和寬度、打膠飽滿度也是縫隙形成的因素,同樣影響著門窗的氣密性。
圖2
之前咱們說過,門窗的抗風壓性能大多是利于氣密性的,所以上篇文章中對五金、組角、扣條的設計組裝也適用于氣密性,在此就不再贅述了。
再說水密性。水滲漏的幾種方式:1.縫隙滲漏;2.水的毛細張力;3.水蒸汽對流;4.水蒸汽擴散。門窗的氣密性跟水密性息息相關,漏氣必漏水,所以提高氣密性的措施可以也提高水密性。
但是門窗不能只做防水,也要做相應的排水措施,防止防水措施失效后雨水進入到窗框內部(這一點泰叔在老文出新知|門窗水密性不行?試試它!也提到過,窗戶防水堵不如疏)。
泰叔教你一招——采用等壓平衡原理,解決水與氣的分離。我們需要在型材設計時設計排水孔和氣壓平衡孔,如圖3所示。當玻璃外側膠條失效后,水進入到玻璃與型材之間的空腔1內,在型材上開排水孔可以使進入空腔1內的水順著排水路徑排到等壓腔2再排出到室外側。如果氣壓平衡孔處裝了外側止口膠條并且處于壓緊狀態時,那么等壓腔2相對于室外側環境可能形成負壓,則等壓腔2中水不能排出到室外。外側止口膠條可以提高氣密性并防止灰塵進入,但要控制好壓縮量,或者將框扇組合處上部橫向外側止口膠條切掉兩段,同樣可以形成等壓腔。
圖3
Tip
排水孔的位置及數量需要嚴格控制,排水孔不宜開的過高,平開窗開啟扇位置必須設兩個(扇寬小于400mm銑一個)排水孔,底部窗框和中橫框,距角部100mm,框寬小于1500mm開設2孔,1500~1800mm開設3孔,1800mm以上開設4孔。單框寬度小于400mm中間銑一個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