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凌晨,綠城集團董事長宋衛平寫下了一篇1400多字的文章,帶著對大眾關注與愛護的謝意,向大家報道"綠城目前一切尚好",語氣平和。
秋風蕭瑟天氣涼。當內地絕大多數甚至全部房企都感覺到市場涼意的時候,面對外界的猜測甚至對某種"大新聞"的期待,宋衛平不愿意也絕不相信自己會成為那片先落的葉子。
相對于一個月前,面對媒體脫口而出的"三段論",不乏情緒化地表達出大不了"直接把價格降到底,所有的房子都賣完,以后就不再做房地產了"。這一次,或許是深秋凌晨清冽的空氣讓他語氣更平和、思考更深。宋衛平的措辭是,"有足夠的信心"度過寒冬,"決不放棄"綠城的理念,"走正道,盡人力,聽天命"。
這一次,宋衛平也不乏底氣地說,綠城有自己的騰挪空間,而"并非所有的房地產商都能和綠城一樣幸運"。
幸運,從來都不是從天而降的。綠城如今能言幸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個宋衛平,有一位對品質追求完美、近乎偏執的宋衛平,即便這種偏執對企業穩健發展并非100%有利。綠城是幸運的,當綠城多次陷入傳言漩渦時,不少業內人士毫不掩飾對綠城的"力挺"之情,有人壓根兒不信綠城會破產,有人直言綠城如果倒下,那將是中國整個房地產的悲哀。
另一位以綠城為師的昔日"地產狂人"孫宏斌,則透露自己在無錫買綠城的房子以示支持。此外,據浙江媒體報道,同為浙商領軍人物的馬云也號召員工購買綠城的房子。
當一個人在困難的時候遇到援手,感佩是自然的,也有理由為自己執著的追求,為自己的產品感到欣慰。無論如何,宋衛平可以為自己的品質追求引以為豪了。
品質主義,終究是房企安身立命之本。
是非經過不知難,我們也相信,天下事,為之則難者亦易。度過2008年危機的綠城,也已開始未雨綢繆。包括代建業務一年來的發展,已經為綠城積蓄了過冬的儲備。綠城的減緩拿地也已經是因應之舉。而當這些舉措逐漸顯現出效果,軟著陸應不遙遠。
閱盡千帆水悠悠。面對各種流言已經可以心若平湖、娓娓道來,或許更意味著一種境界、一種力量。
宋衛平相信政府可以把握大局,也相信天道酬勤。我們也愿意相信,房企在調控中的成長能力,也相信房企在品質、規模的平衡中會更成熟,同樣,成熟、成功的調控大浪淘沙,但也不會讓追求品質的人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