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綠色礦山推進會一屆三次常務理事會日前在北京召開,會議總結了2019年開展的重點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同時對2020年的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
2019年,推進會重點從六方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工作。
——精心辦好“2019中國綠色礦山建設高峰論壇暨綠色礦業創新技術裝備博覽會”和“2019中國礦山生態修復高峰論壇”。
——積極開展“綠色礦山院士行活動”。活動充分發揮了院士的社會影響力,起到廣泛宣傳和推動作用。同時,借助院士行活動平臺,推進會實現了與地方政府、企業的有效對接,并協助礦山企進行技術裝備改造和優化,以及開展數字礦山、智能礦山建設。
——舉辦綠色礦山建設培訓班。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黨中央生態文明建設的系列方針政策與部署,以及綠色礦山建設相關政策、標準與要求,以先進的理念指導綠色礦山建設。同時,為配合培訓班學習,編輯出版綠色礦山建設培訓教材《綠色礦山建設標準與實踐》。
——面向礦山企業開展對口服務。組織專家團隊深入山西、山東、內蒙古、甘肅、新疆、貴州、云南、浙江、福建、安徽、湖北、湖南、陜西等省(市、區)數十家礦山企業進行實地調研,了解礦山情況和需求;指導多家礦山企業進行綠色礦山申報等服務工作;參加自然資源部開展的全國綠色礦山遴選抽查活動,確保遴選入庫的礦山質量;借助“綠色礦山院士行”,協助有條件的礦山企業設立“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綠色礦山標準化示范基地”;與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希爾威礦業、蒙草集團、美麗華夏有限公司、北京東澳達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和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圍繞綠色礦山建設,探討共同開展企業發展戰略、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等課題研究。
——加大宣傳,推進共同發展。重視與媒體合作,宣傳報道先進典型礦山企業綠色礦山建設經驗和事跡,影響和帶動更多企業創建綠色礦山。
——加強推進會自身的建設。建立了以院士、高級顧問為主體的“綠色礦山智庫”;建設由地質、采礦、選冶、生態、環保、土地復墾、工程技術與裝備等多專業人才組成的高級專家團隊和技術人才庫;會員隊伍不斷壯大,對推進會工作給予有力支撐;加強內部機構建設,有力地支撐了數字化礦山、智能化礦山建設的技術需求;不斷吸收年輕專業技術人員加入,同時加強對技術人才的培養。
為更好地服務綠色礦山建設,2020年推進會將繼續強化團隊建設和服務意識,做好業態調研、政策宣講、技術支撐、資源對接和平臺建設等各項工作。具體將開展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好“一行兩會三展覽”服務。一行,是“綠色礦山院士行”。推進會將圍繞會員企業關心的技術創新、經營管理、人才引進、品牌宣傳和資金匹配等問題,在做好前期市場調研的基礎上,由院士專家、服務機構、相關媒體等組成考察團,與地方政府、礦山企業對接,開展務實有效的“綠色礦山院士行活動”,為企業聚集資源、解決經營難題、規劃長遠發展,同時推進會還將安排專業人員跟進企業需求,做好后續服務。兩會,指“綠色礦山建設高峰論壇”和“礦山生態修復高峰論壇”。通過論壇宣傳和推介綠色礦山建設和生態修復工作的相關政策、法規與要求,交流綠色礦山建設成果與經驗,討論綠色礦山建設中遇到的難題;推進礦山生態修復與國土空間生態重構,積極探索礦山生態修復的“開發式治理、市場化運作”的模式創新與制度建設。三展,即綠色礦山技術裝備展、礦山生態修復技術裝備展和綠色礦山書畫攝影作品展,通過展覽為礦業企業提供技術交流和學習推廣的平臺。
二是拓展宣傳渠道,為會員企業擴大品牌影響力。充分發揮推進會官網和微信公眾號的宣傳作用,積極宣傳自然資源部及各省市綠色礦山建設和生態修復相關政策法規,及時傳播礦業發展新動態和綠色技術發展新方向,努力使其成為礦山企業對外溝通交流的橋梁;組織編輯《綠色礦山》雜志、《綠色礦山院士行》畫冊、《綠色礦山書畫攝影作品》畫冊、《全國綠色礦山建設示范100例》等,確?;顒映晒菁案嗟V山企業,推動礦業高質量發展;與央視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為會員企業綠色礦山建設及綠色礦業發展提供優質品宣資源,以期重塑中國礦業的良好形象;借助“讀懂中國”平臺,推進企業戰略與品牌建設。同時,組織好“綠色樣本”、“高質量發展綠色影響力”、“先進技術裝備綠色認證”、“綠色礦山建設標準化示范基地”以及“生態修復工程魯班獎”評選推介活動,打造行業典范,引領礦業高質量發展。
三是精心組織專家提供培訓咨詢及項目對接服務。做好培訓工作,結合國家政策要求和企業需求,精心組織行業實戰專家開發實用培訓課件,提高培訓質量與效果;針對礦業共性問題,發揮協會高級專家顧問團的作用,策劃有針對性的專題研修班,組織企業共同探討解決方案和路徑;做好項目咨詢工作,發揮推進會在政策解讀、法律援助、財務顧問、品牌宣傳、投融資對接、綠色礦山建設、生態修復規劃等方面的資源整合能力,針對企業需求的各種具體項目做好咨詢服務工作;做好綠色礦山和生態修復項目對接工作,組織項目方、政府及投融資機構聯合召開多種形式的綠色礦山和生態修復項目對接會,計劃在鄭州和呼倫貝爾等地舉辦一帶一路與綠色能源發展論壇,打通資本與項目對接的通道。
四是組織綠色礦山國際行,促進國際交流和發展。有計劃地組織礦山企業參加國際礦業展會,推進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礦山和生態修復技術創新聯盟等合作機構,強化綠色技術創新國際交流。
五是建立綠色礦山建設服務智庫和創新聯盟。加強院士專家顧問團隊建設;利用好綠色礦山技術服務平臺,為礦業技術創新做好技術支撐;搭建投融資服務平臺,吸引上市公司、社會資本積極參與,為礦山企業長遠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建設好綠色礦山數字化平臺和礦業大數據技術指導中心,推廣綠色礦山數字化建設試點單位,推動礦山企業數字化轉型。
六是扎實做好團隊建設,提升協會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