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春節后不少房企的正常經營被迫延后,融資活動同樣一度中止。雖然2月中旬后房企逐步恢復發債,但從發債量來看,2月房企發債量同比下降已成定局。
億翰智庫統計顯示,截至2月24日,房企2月份已經發行的信用債融資(包含公司債、資產支持證券、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為113.2億元,同比下降14.2%,較1月下滑68%。
不過多家機構均認為,房企資金需求一直都在,只是由于今年受疫情影響復工推遲,導致融資總額下降。隨著房企陸續復工,整體融資環境向好,預計3月份融資金額會逐步回升,但資金緊張的企業依然存在高風險。
房企發債大幅下滑
2月份以來,房企信用債和海外債的融資規模明顯下降。
據億翰智庫統計,截至2月24日,房企2月份已經發行的信用債融資(包含公司債、資產支持證券、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規模113.2億元,同比下降14.2%,較1月下滑68%。其中,海外債融資規模海外債發行總額28.8億元,同比直降67.1%,較1月份下降74%。
克而瑞數據則顯示,截至2月19日,統計已發行債券及部分企業正在進行的發債,2月份房企發行債券共有13筆,合計約182億元,預計整個2月房企發債量會達到388億元。
在克而瑞研究中心總經理林波看來,疫情倒逼房企按下海外發債的“暫停鍵”,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事實上,海外債的償還壓力并不小。2019年12月以來,就有多家港股房企通過配股融資償還海外債。如2019年12月30日,富力配股2.73億股,擬募集37.35億港元用于償還境外債務融資;1月22日,首創置業通過配股融資凈額約24.9億元,將用于償還其境內及境外計息債務。
“假設不考慮2018年及以前發行的海外債是否用于償還2020年到期的債務,2019年1月~2020年2月,房企海外債融資總額為824.2億元,而2020年即將到期的海外債總額235.7億元,覆蓋到期債務的3.5倍。整體粗略來看,2020年暫時不存在到期海外債無法償還的壓力。”林波表示。
融資環境整體向好
除了債券發行,多家企業的境內債券注冊也取得了較大進展。如近日,碧桂園、陽光城、金地等房企發行的公募債券均顯示“已受理”或“已反饋”。
“未來隨著這些債券的注冊完成,在短期內可對因疫情影響的融資進行快速補充。”林波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據傳非標融資有放松跡象,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將會延長。據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在2月7日發布會上的表示,目前人民銀行正在同銀保監會做一些技術上的評估。可見,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確實是有可能的。
此外,配股籌資也或得到更多關注。自1月9日融創宣布配股籌資70億港元、計劃用于一般營運資金,緊接著新城控股、世茂房地產多家在港上市房企宣布配股。
對此林波指出,在房企償債壓力整體較大的背景下,部分房企通過港股市場的配股方式籌集資金以緩解部分資金壓力,配股也成為上市港股房企融資的重要渠道之一。
弱勢房企風險仍大
2月房企融資降幅明顯,一方面源于春節前明顯放量,另一方面則是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
但2月14日,證監會正式發布《關于修改的決定》《關于修改的決定》《關于修改的決定》,放松了再融資的條件。
“預計房地產企業的再融資會有所促進。這也預示著融資環境不可能更緊,實際操作還可能會有放松。”林波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接下來地產融資領域,不論是借新還舊還是非標融資,都會比去年緩和不少。
不過中金公司研報指出,不應過度解讀多地幫扶措施對房地產的影響。
2月中旬以來,無錫、廈門、福州、西安等多座城市出現了“定向寬松”的政策,但并沒有深度觸及限購限貸等關鍵層面。這一波政策旨在紓困企業,指向延長繳納土地款和延期繳稅、順延開竣工時間、放松銷售條件等,緩解房企現金流壓力。
中金公司研報顯示,一季度整體銷售、新開工以及土地成交等增速,大概率會出現較大幅度的下行,這直接會導致行業和企業銷售回款、投資支出均下行,軋差后對單個房企凈內部現金流影響尚未可知。
“資金鏈本緊張、償債壓力大、一季度到期債務高、嚴重依賴存貨去化的企業,依然面臨很大風險,疫情對銷售的制約,反而可能增加融資難度,抬高資金鏈風險。”中金證券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