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近日一路走高,并一舉突破6.56關口,再創匯改以來新高。記者從素有"世界工廠"之稱的東莞了解到,今年以來,由于原材料價格和用工成本大幅上升,人民幣升值對中國工廠的影響正在擴大,東莞許多出口企業被迫提價,但由于議價能力有限,大量中小企業只能苦苦支撐。人民幣的不斷升值也給出口型門窗企業帶來了沖擊
低端制造業受重創
東莞巨誠鞋材廠總經理成良波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過去一年里,廠里工人的工資漲了20%至 30%,但原材料天然橡膠價格漲幅則超過200%,因此企業只要接單就面臨虧錢的困境,目前產品提價15%才勉強維持工廠運營。他表示,貨款一般要半年或一年才結算,結算時的匯率則按照簽合同時的匯率計算,但由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直走高,造成工廠本已稀薄的利潤大幅下滑,甚至虧本。
成良波稱,現在工人難招,不加工資留不住工人,所以他想盡辦法從管理上削減成本,盡管如此,情況依然不好。由于外單利潤下滑,成良波表示他的工廠已開始嘗試做內單。
"國內配貨商視美元為燙手山芋,都不愿意接美元,所以只要公司有美元進賬,我們會立刻將美元兌換成人民幣,避免匯率波動給企業帶來損失。"東莞英得力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杜仟表示,為了在困境中維持企業運營,現在公司多樣化經營,既加工電子器件,也加工塑膠產品,同時根據季節規律,還會接內單。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認為,從近期的情況看,人民幣繼續升值的趨勢并沒有改變。由此看來,中國外貿出口型企業將長期面臨用工荒和人民幣升值的雙重壓力。
由此看來以外貿出口為主的門窗企業也將會面臨人工成本與人民幣升值的多重壓力,對此門窗企業只有不斷向高端發展,提升門窗產品附加值才有可能在新一輪的人民幣升值沖擊中穩定發展。
議價能力受限
成良波表示,按照目前的形勢,如果出口產品價格不提升,工廠只能等著關門,但實際上議價空間卻有限,即使提價20%,也不過彌補了成本上升的壓力,工廠利潤率依然很低。
據了解,東莞低端制造業幾乎沒有議價權。"去年材料成本和用工成本都大幅上漲,但今年我們的出口價格反而每單被壓低了0.2美元。"杜仟表示,為了維持運營,目前只能以訂單量的翻番去彌補成本的增加。
不過,也有企業由于擁有品牌和技術優勢表現"強勢",廣東易事特電源股份有限公司企劃部經理占斯亮表示,公司有一半的產品對外出口,但人民幣升值對公司沒有造成大的影響,究其原因就是公司擁有自主品牌和技術,在國際市場上有定價權。他指出,去年至今,公司產品出口價格漲幅約為10%。此外,為應對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去年下半年公司進行了戰略性采購,也大大降低了成本。
李大霄表示,中國制造業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壓力,沒有技術含量的低端制造業在議價上只能處于被動,中國企業需要創立自主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擴大議價權,在這一過程中,能夠適應環境求新求變的企業將脫穎而出,不能適應的將被淘汰。同時,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不斷飆升,外貿出口型企業應該適當利用套保這一金融工具。門窗企業也應加以借鑒,合理利用各種方法使出口風險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