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編者按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高速運轉的國民經濟被迫按下“暫停鍵”,往日正常的經濟社會生活遭遇了空前挑戰。從普通的日用口罩生產,到影響大家日常生活的快遞運輸行業;從下沉市場的小微企業,到與全球貿易息息相關的跨國企業,無不因遭遇突然停擺而受到影響。
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影響下,行業與企業的生存發展面臨種種考驗。如何在后疫情時代,把握新需求、新技術、新機遇,以變應變、化危為機,是當前防水行業思考最多的問題。
不可否認,疫情給防水行業帶來的短期沖擊是顯而易見的。
中國建筑防水協會秘書長朱冬青在《后疫情時期防水行業的挑戰和機遇》的主題演講中表示,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防水行業迎來了史無前例的收入、利潤雙下降,對行業發展帶來了一定沖擊。
同時,以防水為主業的3家上市公司憑借強硬的資本優勢、品牌優勢、產能布局優勢等,保持了一季度的收入和利潤正增長。
4月底,防水企業已基本恢復生產,能夠滿足社會各項建設對防水材料的需求;防水企業受疫情影響較大,有72.11%的企業一季度收入同比下降;面對疫情,大型企業、專精特新企業表現出了較強的抗沖擊能力;大部分企業對今年全年營收保有樂觀態度;防水企業面臨較大的降價壓力,導致全年利潤預期低于預期。
對防水行業目前所面臨的挑戰,朱冬青指出,當前行業面臨資金壓力增大,現金流短缺,主要大宗原材料下半年有漲價預期。原油、瀝青價格在國內有正相關關系,5月瀝青價格已有恢復性上漲趨勢。
朱冬青認為,今年下半年,原材料價格浮動不確定性將會加大。交通運輸、能源動力、人力資源成本都有價格上漲預期;企業面臨競爭加劇、受原料降價傳導市場價格下滑、環保政策趨緊、新一輪環保行動出臺等一系列挑戰。
在后疫情時代,新基建和老舊小區改造修繕等領域的持續發力,以及高質量發展機遇將推動行業轉型升級的市場機遇將會給防水行業帶來嶄新的、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兩新一重”和老舊小區改造是行業未來好機遇
政府工作報告顯示,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6000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另外還有抗疫特別國債1萬億元。整個中央層面籌集的資金合計超過5萬億元。這些資金重點支持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后勁的“兩新一重”建設。具體來說,一是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此外,還要繼續加強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
國家提出的加快包括5G、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在內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及老舊小區改造,都將進一步帶動新消費、新制造,成為防水行業發展的新動能。
在未來5年時間里,大房建將在防水領域占據40%份額,大基建將在防水領域占據40%份額,老舊小區改造及維修將在防水領域占據20%份額;而在未來10年時間里,大房建將在防水領域占據35%份額,大基建將在防水領域占據35%份額,老舊小區改造及維修將在防水領域占據30%份額。
從防水行業重點關注投資的三大領域分析,在房地產方面,房地產新增量會基本持平或下降,但房地產保有量巨大,存量質量不高,存量升級既是社會的剛性需求,也是房地產轉型升級的方向;其次,在大基建方面,軌道交通、管廊、高速公路等主要基建,機場、市政工程、地下空間等其他基建,數據中心、5G、智能制造等新基建都將是未來行業業績增長發展的方向;最后,在老舊小區改造及維修領域方面,住建部原副部長仇保興在5月2日的報告中指出,預計老舊小區改造將會有千億級防水市場。
同時,按照屋面正常平均維修年限為6年~8年,未來10年內將會有4億~5億平方米/年的維修需求。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平緩,預計20年后維修市場將占防水總需求40%~50%。
高質量發展機遇將推動防水行業轉型升級
時代進步、消費升級,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品質提升的渴望是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動力。
全文強制標準的編制將全面提升防水設計工作年限、防水材料耐久性、系統可靠性和安全性,打開防水行業高質量發展邊際,為高品質防水產品打開巨大的市場需求天花板;節能環保和綠色制造等相關標準、評價辦法和認證相繼制定和實施將有效推動轉型升級和提升產品品質;標準引領行業發展,協會將適時推出一批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和滿足市場新需求的團體標準編制計劃,以加快推動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行業重組力度加大、集中度不斷提升,打造更多品牌,以更強的競爭力拓展市場空間,更好地滿足群眾消費升級和國家發展的需要。
對于“后疫情時期,防水企業應如何發展”這一問題,朱冬青在演講中提出了建議。他表示:“防水企業應充分認識后疫情時期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嚴峻性、復雜性和長期性,充分把握政策和市場的有利機遇,把握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有利機遇,增強信心,提振行業。繼續推動行業轉型升級,推動企業由材料供應商向系統服務商轉型。提升職業技能,實行工程質量保證保險機制,完善和提升全產業鏈。激發需求,激活動能,提升產品標準和工程規范,開發行業新的增長點,滿足市場對高品質、高耐久、安全可靠防水材料的新需求。同時要捂緊錢袋子,緊縮投資,控制新建,確保資金鏈安全。推動研發防水裝備制造二代技術,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加強行業自律,防止因防水產能集中釋放造成市場供求失衡而打價格戰;摒棄非標、墊資、賒銷等行業舊生態,制止低價低至傾銷,維護市場秩序。大中型企業應關注智能制造、大數據和工業互聯網等兩化融合趨勢,推動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自身在未來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中小企業要關注與大企業的產業融合和全產業鏈再造的機遇,實現轉型升級。”
疫情給行業帶來的影響不僅僅反映在營收數據上,也帶給我們一個深度思考的機會。經過30多年高速發展,防水行業過去片面追求速度和規模的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確實需要一種更有效益、更高質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