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受疫情影響,玻璃需求推遲,庫存不斷攀升,玻璃價格一路下跌,3月下旬疫情逐步得到控制,4月14日玻璃2001合約價格跌至1161點以后,價格一路攀升,在8月18日2001合約一度達到1884點,漲幅62%,成為商品市場最為強勢的品種之一。目前成交量活躍,市場關注度較大,以下簡單分析玻璃的核心邏輯與后市展望。
玻璃供應端
在提起產量之前,不得不提到玻璃的產能。近幾年來,玻璃行業一直是國家嚴格控制產能的行業,自2015年以來工信部先后出臺多個限制玻璃行業產能的政策文件,分別有工信部產業〔2015〕127號《關于印發部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的通知》、工信部原〔2017〕337號《關于印發鋼鐵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的通知》、工信廳聯原〔2018〕57號《關于嚴肅產能置換?嚴禁水泥平板玻璃行業新增產能的通知》,基本確立了近幾年玻璃行業產能情況。去年下半年的玻璃漲價行情,已經表現出玻璃的產能不足的端倪,只是今年疫情打斷了玻璃繼續上漲的行情,而在疫情受到控制后,玻璃延續了上漲行情,并且在國家不斷進行經濟刺激的政策驅動下,玻璃價格快速上漲。
在產量方面,今年以來受前期疫情影響,3月份玻璃價格大幅下挫,部分玻璃企業停產、冷修增多,尤其沙河地區疊加環保因素,永久停產6條生產線(沙河金倉、鑫磊、長城八線、海生一、二線、迎新四線),致使玻璃產量大幅下滑。隨著疫情逐步控制,玻璃產量環比逐步提高,但1—7月份平板玻璃累計產量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0.3%,預計9—12月份產量同比增幅提至2%—3%的水平,產量同比增幅十分有限。利潤方面,據隆眾資訊和玻璃協會監測,玻璃利潤已經在600—800元/噸,達到了幾年來的絕對高位。在超高利潤驅動下產量遲遲不能大幅提高,主要原因仍然是產能不足,這是玻璃價格近兩年持續上漲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
玻璃需求端
玻璃的下游主要為房地產和汽車行業,其中房地產為主要因素,占玻璃下游需求的80%以上,其次為汽車行業。今年和明年是房地產竣工大周期,另外,2016—2018年開發商集中啟動了很多商辦項目,今明年是落地大年,在目前融資寬松條件下,這些項目都將加快建設周期,玻璃幕墻大周期也將加大玻璃需求。疊加玻璃的隱性需求也在逐年增加,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房屋門窗也在加大加厚,從原來的小窗到目前的落地窗,從單層玻璃到目前的雙玻三玻,都將帶來玻璃隱性需求的持續增長。參考地產銷售、工程機械銷售與開工、螺紋與水泥的銷售、砂石銷售等數據,均同步印證自二季度開始,玻璃已經進入到高消費的狀態,且高消費得到持續發展。7月份地產銷售與新開工提升至雙位數增長,使得市場對下半年玻璃消費充滿期待。
汽車方面,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1—7月份乘用車累計產銷948.3萬輛和953.3萬輛,同比下降17.8%和18.4%,同比大幅下降主要是疫情期間汽車基本處于銷售停滯狀態,大幅拖累了全年的整體銷量。但從4月份開始,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汽車月度銷量實現同比增長態勢,其中,7月份銷售量達到211.2萬輛,同比增長16.4%。同時各地政府有望出臺更多的、受益范圍更大、更加穩定的政策以擴大內需,增進內循環。
玻璃庫存方面,在國內疫情逐步控制后,各行各業復工復產,玻璃需求逐漸釋放,庫存自4月中旬達到高位后,庫存一直處于持續降庫階段,目前隨著南方雨季的結束,玻璃消費環比有明顯轉強的趨勢。連續三周玻璃庫存去化都在8%以上,廠家玻璃庫存降至過去5年同期的最低位,供需矛盾依然在加劇。
綜上所述,地產行業持續的V型回升,拉升了建材的整體消費,玻璃成為最受益的建材商品。而供給端,由于供給側改革之后的紅利,開工率持續低位,產能無增量,所以造成了玻璃商品的長期供需錯配,甚至說,在未來的1—2個季度,也難以看到玻璃供需的扭轉。9月、10月傳統玻璃需求旺季將至,市場對即將到來的消費旺季有更多期待,玻璃需求和價格有望繼續走強,今年春節較往年晚了3—4周,對于2001合約來講推薦多單配置。
風險點:后期關注下游補庫的持續性及生產線的變動情況、國家對地產及逆周期調節的利多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