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1.我國進入裝配式建筑快速發展階段
我國建筑業工業化歷程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建筑工業化最早期、建筑工業化起伏期、建筑工業化提升期、建筑工業化快速發展期。
從2016年開始我國建筑工業化步入快速發展期。2018年全國裝配式建筑約2億平方米,產業規模達5234億元,過去3年復合增長率達55%。
2.多維驅動力,推動裝配式建筑發展
2016年2月,國務院頒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標志著國家正式將推廣裝配式建筑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意見》強調我國須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建設國家級裝配式生產基地;加快政策支持力度,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30%。
2017年3月,住建部出臺《“十三五”裝配式建筑行動方案》。其中明確:截止到2020年,全國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要達到15%以上,其中重點推進地區要達到20%以上,積極推進地區要達到15%以上,鼓勵推進地區要達到10%以上。
3.發展裝配式是必然之路
傳統的混凝土澆筑模式是典型的勞動力密集型生產方式。過去數十年,現澆混凝土式的建筑模式受益于我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而廣泛發展。但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勞動力成本的快速攀升,這一模式將難以為繼。
農民工數量增速快速下降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農民工總量2.88億人,同比增長0.6%,增速較2013年的4.4%下降到3.8%;18-60周歲勞動人口在2013年見頂后開始下降,2018年全國勞動人口數量9.11億人,占總人口比例下滑至65.26%。
農民工年齡不斷提高,年輕農民工占比越來越低,從事建筑行業的農民工比重下降明顯。
農民工年齡構成及占比(單位:%)
建筑業勞動力成本在快速攀升。2009~2017年建筑行業私營企業工資的CAGR為12.3%,非私營企業為11.6%,高于同期GDP增速。由于傳統建筑施工為勞動密集型產業,且競爭較為充分,人工成本的提高將進一步壓縮有限的利潤空間。
建筑業私營與非私單位平均工資
建筑業農民工人均成本持續上升
中國城鎮化率還將持續攀升,人口紅利弱化將加速傳統建筑業向建筑工業化升級。建筑業從業人口增速下降,供需失衡促使勞動力成本逐年上升。建筑工業化高度機械化、人力成本占比低,相較于勞動力密集型的現澆式建筑模式有明顯的優勢。
4.裝配式建筑產業方向明朗
目前我國已形成裝配式混凝土結構份額最大,鋼結構次之的格局。
1)已在發達國家的產業路徑中得到印證。從成熟發達國家的產業路徑來看,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和鋼結構是被使用最廣泛的兩種裝配式建造模式。美國以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和鋼結構為主,英國、瑞典等歐洲國家以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為主,鋼結構和木結構為輔。
2)受國家政策引導和我國產業結構影響。從國家政策層面來看,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和鋼結構政策支持力度較大,木結構較少被提及;我國有著良好的鋼鐵和混凝土工業基礎,產能大、布局廣泛、技術成熟,可為裝配式建筑快速推廣提供足夠的原材料,而木材資源相對匱乏,不能滿足建筑工業化的快速推廣。
3)由技術模式自身的特點決定。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建造成本較低,適合量大面廣的多層、小高層辦公樓、住宅建筑;鋼結構建造成本略高,但抗震性良好,適合高層,特別是超高層;木結構建造成本最高,設計規范限制較多,難以大規模應用,只適用于部分豪華低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