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商店都希望滿足顧客的迫切需求,但只有部分零售商能夠做得好一些。個別商店得服務員態度生硬,板著“階級斗爭”的臉,瞪著“提高警惕”的眼,口氣惡狠狠,態度冷冰冰,讓人感覺猶如“十年浩劫”期間被“專政”的對象一般十分難受。
劣質的服務把顧客趕跑了,服務不好就是這些商店人氣不旺的根本原因。
要用服務留住人氣,商店就要做到:
(1)、對營業人員進行素質培訓,學習基本的銷售禮儀、動作語言、柜臺促銷藝術、消費心理、市場營銷等課程,提高營業員的素質。
(2)、制定相對完善的服務規范,盡可能使服務規范化。但要注意運用規范的靈活性,切忌千遍一律,過分死板。
(3)、營業員要學會“進門三相”的技巧,通過對顧客及同行人員的著裝、氣質、說話的口氣等判斷其身份、個性特點和購買角色,進而選擇恰當的語言與之溝通。
(4)、注意勸購的語氣和用詞。說話不能太多、太快,或者漫不經心;勸購要委婉得體,要讓顧客自己拿注意,滿足顧客受尊重的需要。
4、突出產品特色
沒有特色就不會給人鮮明的印象,有些商店營業面積本來就不大,但商品卻是琳瑯滿目,林林總總,但往往產品單件的數量少,缺乏產品的深度,產品組合少,滿足不了顧客的需求,而且進門后給人一種很壓抑的感覺,使大部分顧客再也不愿意“回頭”。顧客流失嚴重,人氣自然旺不起來。
其實,店里的商品并不一定非全不可,只有更好的滿足顧客需求,突出特色才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贏得顧客的青睞,專賣店的成功便在于此。所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突出店面的特色,是提升人氣的可行途徑之一。現在的不少餐館紛紛推出各自的特色菜,吸引了不少食客的光顧。
二、價格
價格是顧客購買產品最敏感的話題。一般而言,人們總是希望花最少的錢辦更多的事,不少商店因為產品價位的不合理而失去了大批的顧客。利用人們購物心理進行定價是避免顧客聞價而“色”變的有效方法。
1、低價滲透策略
作為商家,無論采取什么樣的定價策略,最終目的都是賺錢,這就要求價格的制訂必須以成本為基礎,不可能低于成本去銷售。所以要保持價格競爭的優勢,就要從源頭做起,大批量直接采購,減少中間環節,提高經營效率,爭取廠家讓利等措施,千方百計降低成本,實行薄利多銷,以低價取勝。
2、以盈補缺法
以低價吸引顧客大批購買自己的某種產品,同時,以相關系列產品獲利。現行許多“洋超市”都把電器商品的價格定得很低,以吸引顧客,而在個種輔助設備上賺會利潤。
3、平頭低尾法
只是將價格的“龍尾”微微向下落一落,給人一下降很多得感覺。例如標價198元和標價200元經常給人兩個水平的感覺,其實相差只有2元,只占1%。
4、錯覺定價法
有一個超市的奶粉500g裝,定價9.30元,又推出一種450g裝的產品,定價8.50元,一時銷路看好,因為消費者有時對重量的敏感遠遠低于價格。仔細算一下會發現,二者單位定價相差無幾,而且后者還略高一些。
5、季節折扣
根據產品淡旺季和消費者購買得時間、數量,來決定是否給予折扣,折扣多少的定價策略。許多商店推出的“換季大甩賣”就屬于這種類型。這種定價運用得當不僅可以吸引消費者,還可以有效調節客流淡季過少等情況,使店面常見顧客盈門。
6、心理定價策略
針對消費者得消費心理,很多“洋超市”在制訂價格時喜歡在價格上留下一個小尾巴,在其所銷的商品中,尾數為整數得僅占15%左右,85%左右的商品價格尾數為非整數,而在價格尾數中又以奇數為主。一件商品定價99元人們會感覺比100元便宜,定價101元人們則會感覺太貴,較之99元價格仿佛又上了一個臺階。利用心理定價策略會給人商店價格在整體上的都很低的印象,從而達到吸引并留住顧客的目的。
7、其它
商品調價時,用紅筆把原來的印刷價涂掉,旁邊用黃色手寫上心的價格,這種方法看起來簡單,其實它也是利用顧客心理定價的一種策略。個中奧妙在于:首先,原標價是印刷的數字,往往給人一種權威定價的感覺。而手寫的新價,會使顧客感到便宜。
其次,黃色給人一種特別廉價的感覺,用黃筆標上新價錢,讓顧客看起來很有誘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