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在永定紅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一幢幢標準廠房拔地而起,廠房外石材堆放有序,廠房內機器轟鳴,熱火朝天的生產場景卻沒有一點粉塵,加工石材生產的廢水有序排放并進行循環利用,產業園的生活用水則在統一治理后用于魚類養殖。
“在產業園每家企業都建設了相應的沉淀池,沉淀池的石粉漿液剝離出來的水被循環利用,實現零排放,而沉淀的石粉由加工企業統一打包,進行深加工,成為陶瓷水磨原料,實現變廢為寶。”近日,在產業園,工作人員李定鑫告訴記者。
永定區洪山鄉是“永定紅”石材的主產區,境內儲備24億立方米石板材,自上世紀90年代開發以來,洪山鄉年產“永定紅”花崗巖石材30萬噸。但洪山鄉因石材而興,也因石材而困。石材行業“井噴式”發展給洪山鄉帶來繁榮經濟的同時,污染也曾讓洪山鄉局部生態環境幾乎遭受“滅頂之災”。
為改變這一現狀,永定區于2017年開工建設永定紅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規劃總面積3600畝,項目總投資27.5億元,分三期建設。經過幾年發展,產業園發展已初具規模,有效推動園區內企業廢物交換、廢水循環、土地集約利用。
據悉,永定紅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還引入了總投資1億元的鑫巖紅再生資源項目,充分利用廢棄石材邊角料、廢石廢渣、石粉等進行純物理工藝深加工,目前該項目已進入設備調試階段,預計11月份可投入使用。“這個企業預計能年消耗廢石、廢渣、石粉100萬噸,不僅可以全面處理入園企業的廢料,而且還能把礦區開采的廢渣進行再利用,年產值可達8000萬元。”產業園工作人員邱富煒表示。
按照“統一規劃、統一開采、統一加工、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的發展模式,產業園區進入了良性的發展循環,通過配置石粉深加工企業、雨水污水處理站、沉淀池、異形材料技工企業,對廢石廢渣按照環保標準進行統一處理,消除粉塵,消滅“牛奶水”,“紅色石材”真正實現了綠色開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