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2020年的時候曾經看到過一篇報道,福建一鋼結構七層樓房坍塌,內部有一家酒店,因為正好那會我國處于疫情時期,里面住了70多人是屬于隔離人群,要說這些人也夠倒霉的,躲過天災還是沒有躲過人禍,好巧不巧一樓又是一家4S店,那下面肯定是沒有什么支撐的。
網上對此次事故分析也很多,大概率的原因一個是原結構可能設計本身就不合理,或者可能是沒有經過專業人員進行設計,7層的鋼結構框架結構采用了窄翼緣H型鋼柱,鋼柱的截面形式可能不合理,鋼柱弱軸方向極易發生失穩破壞;再有就是施工質量可能也存在著問題,可能由無資質、無經驗、無施工能力的施工隊伍進行搭建的,焊接質量也可能不合格,焊縫強度不足;還有就是在后期的使用過程中,裝修改造可能破壞了梁柱的主結構,或者可能裝修改造中增加了太多的吊掛重量,或者可能增加了太多的磚砌體分隔墻,或者可能局部樓面堆載過多。可能某個因素導致了結構局部破壞,進而引起了整體連續垮塌。
這樣的事故不是第一例,18年莆田鋼結構辦公樓坍塌也是類似的事故,導致事故的原因就有很多了:1、企業可能違法違規組織建設工程施工;2、建設工程可能施工管理混亂;3、可能嚴重忽視重大可疑事故征兆;4、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沒有落實到位;5、“兩違”綜合治理巡查不到位;6、組織開展“兩違”綜合治理執法可能檢查不力,土地轉讓可能不規范。
那么從技術角度講什么樣的鋼結構建筑才算是正規合法的呢,建筑是人類智慧高度凝練,同時又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就以鋼結構辦公樓來說吧,它涉及的各類干系方多達上百個,其中包含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建設單位、施工總包方、設計院、中介咨詢企業以及各類的分包商、物業公司等等,建筑的復雜由此可見一斑。
一個建筑的誕生通常會經歷決策、設計、采購、施工、運維等五個階段,它們構成了建筑的安全周期,在我國通常會由政府部門通過公開平臺來發布一塊土地的招標信息,有意向的建設方經過可行性分析后就會參與此地塊的招拍掛,建設方中標后,通常會向金融機構申請土地抵押融資,并向政府部門進行土地使用證等,報批報建申請。
當這一切準備完畢,我們將進入項目的設計階段。對于設計方面建設方會進行設計招投標,中標的設計院提交方案設計、專項設計,例如:節能分析、日照分析、人流疏散分析、聲覺分析等,以及施工圖紙設計,包含建筑設計、結構設計、給排水設計、電氣設計等,在設計方案確定之后,建設方會向政府部門進行規劃許可證等一系列報批報建申請。
接下來就要進行采購,在采購階段,建設方開始進行施工方、中介公司,如監理、造價咨詢等,及建材廠商的招投標工作,并且要向政府部門進行招標備案,申請施工許可證等,施工方在中標之后同樣也會進行分包招投標,材料設備采購招投標等一系列招投標工作,材料設備采購招投標等一系列招投標的工作,在這個階段當中,金融機構可以為廠商提供訂單融資、保理等各類金融服務;到了施工階段,建設方以及中介咨詢企業會有專門的團隊,按各自職責進行項目管理工作,施工總包方則需要進行深化設計,現場施工與項目管理等工作,而數以百千計的施工分包、廠商與勞務人員都將參與這一建設過程,與此同時政府部門也會進行相關質量安全等監管工作,在這個過程當中,金融機構可以運用在建工程抵押融資的方式為建設方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務,而施工方則可以利用工程征信服務,向金融機構申請代理保險、貸款融資等多種金融服務。
建設方、中介咨詢、監理公司、施工方、政府部門等進行多方驗收后建筑物就正式開始了運維管理,在運維階段,業主可以自行對建筑物進行空間、能耗、環境、資產等方面的管理,也可以通過招投標或者委托的方式交由物業公司進行物業服務與運維管理,當然,政府部門還將進行資質審查、備案、安全管理等各項管理服務工作,金融機構也可以繼續通過保險、貸款、設備金融租賃等各種方式為業主及物業公司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務,這就是一個建筑物從無到有的復雜過程。
參建各方構成了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他們之間的溝通與交互可能多達上萬次甚至更多,現在的互聯網+可以讓這些溝通與交互更加快速和高效,并且形成了一個真正協同運作的環境,它將直接改變產業鏈各方的生產關系與工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