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智能家居的表現非常好,多個機構都有大概的市場規模與出貨量測算,數據非常漂亮。
結合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的統計,還有部分上市公司給出的銷售情況,進一步佐證了該產業的繁榮。
總體來看,行業態勢非常樂觀,整個銷售形勢相當火熱,快速增長。
而且陸續有智能家居企業上市,比如云米、涂鴉智能、匠心家居等,從入場者的角度見證了智能家居的繁榮。
小編認為,單是智能家居產業,僅中國市場,就正在形成一條萬億規模級的賽道。預計會有更多傳統制造型公司,轉身入場智能家居,實現產品的智能化,尋求又一次增長機會。
對經銷商來講,既是致富新機會,有能力的想辦法提前布局;更多的是頗具考驗的挑戰,明顯不同于經營傳統家居建材的生意。
哪些品類賣得好?
據IDC的報告,2020年,中國智能家居設備出貨量2億臺,預計2021年接近2.6億臺,同比增長26.7%。
后續的市場空間還非常大,預計到2024年將增長到近5億臺,市場規模突破5000億元。
其中有些品類表現非常好,家庭溫控設備同比增長超250%;智能照明增長71.4%;家庭安防監控設備增長14.4%。
放到全球市場來看,情況同樣不錯,智能家居設備出貨量超8億臺,預計到2025年會超過14億臺,五年復合年增長率超12%。
以智能音箱單品來看,據StrategyAnalytics的數據,2020全球出貨量達到1.5億臺。
家庭安全監控設備賣得也不錯,2020年第四季度就做到了817萬臺,同比增長24.9%。放到全年來看,同比增長14.4%。
另外的家庭溫控設備、智能照明設備,目前的銷售情況同樣不錯,2020年同比增長250.1%、71.4%。
智能馬桶的崛起同樣強悍,京東大數據研究院有一個報告:《2021智能馬桶線上消費趨勢報告》,其中提到:
從2017到2020年,智能馬桶蓋銷量完成翻倍,智能馬桶一體機的銷量足足翻了10倍。
奧維云網也給出了一個梳理,主要是線上推總,2020年智能一體機零售額33.7億元,同比增長40.6%;零售量104.6萬臺,同比提升54.8%。
另外,智能馬桶蓋零售額15.2億元,同比提升3.1%;零售量100萬臺,同比提升26.8%。
掃地機器人近年都保持堅挺的增長,據奧維云網全渠道推總數據顯示,2020年掃地機器人全渠道零售量達654萬臺,零售額達94億元。
另據Euromonitor和IFR的測算,2019年,全球掃地機器人規模約33億美元,比2018年增長32%。
觀察發現,這些智能家居品類的同比增速,是大多數家居建材行業都比不了的。近幾年來,大多傳統家居品類的增速普遍是個位數,甚至總量還在下滑。
泛家居產業的光芒,已然向智能板塊轉移。
傳統大佬的新戰場、新一代垂類品牌崛起
智能家居賽道吸引了多個重量級玩家,尤其是家電、手機、互聯網等行業的大佬都有布局。
典型的公司如:海爾智家、美的、格力、云米、小米、華為、蘋果、百度、阿里巴巴、京東、蘇寧等,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主角。
從戰果來看,這些大佬所占比例已經很大,據IDC公開的排行,部分智能品類里,前幾強基本上是被小米、美的、海爾、阿里巴巴等公司占領。
一些新勢力正在快速崛起,雖然體量還差些火候,但表現不錯,有潛力擠進第一梯隊。
家電類企業,從原來豐富的家電產品線,再覆蓋到家庭多個場景,主要還是以大家電、小家電為主,再串成全屋智慧家電,并整合進來一些新的智能家居硬件,比如智能燈、智能晾衣機等。
步子邁得更大的或許是海爾智家,除了實現家電的智能化,而且專門推了一個場景品牌,名叫“三翼鳥”,覆蓋衣食住娛等全場景方案,并提供廚房、臥室、浴室等各空間的局部煥新及整裝方案。
互聯網企業,往往是從技術賦能的軟件角度、智能音箱一類的硬件產品入手,目前智能音箱市場,主要大咖里就有百度的小度音箱、阿里巴巴的天貓精靈。
百度的智能音箱比較成熟,排在全球前五名里,一般在第三,前面是亞馬遜、谷歌;后面有阿里巴巴、蘋果、小米等。
百度并沒有滿足于智能單品的成就,目前已向全屋智能延伸,推出了集交互、場景和設備為一體的全屋智能解決方案。其中借助小度助手的語音交互能力實現智能操控,連接的智能設備超2億,合作品牌超500家,品類涉足60多個。
手機類企業,典型如小米、華為,既做硬件,同時還在做生態鏈,吸引足夠多的企業入駐,連接海量設備。
小米的智能家居版圖已經非常龐大,2020年財報顯示,IoT與生活消費產品營收同比增長8.6%至674億元,占總營收比例為26%。
在智能音箱、智能電視、智能門鎖、掃地機器人、空氣凈化器等幾大板塊,都有非常出色的運營。比如2020年,小米智能電視出貨量高達1200萬臺。
而且有一個特色是,幾乎所有可以智能化的品類,小米都有公司在做,不僅是小米自己做,更多是小米生態鏈上的企業、由小米投資的公司在全力以赴,比如部分典型的主攻隊員:
1、創米的智能設備累計出貨超4000萬臺,用戶數1200多萬,旗下產品涉及智能攝像機、智能插座、萬能遙控器等,在創米下面,又有小白這個品牌,就有智慧門、智能攝像機、智能貓眼等。
2、米家是小米的嫡系,所涉及的品類包括空調、掃拖機器人、加濕器等,在最近的發布會上,小米就推出米家的幾款產品。
3、綠米聯創,是小米主攻全屋智能的公司,品類涉及智能門鎖、智能窗簾電機、智能照明、智能控制、傳感器、生活電器等,主要為酒店民宿、地產公寓、辦公樓宇等提供全場景智能服務。目前在國內開線下全屋智能體驗店,大概有500家。
4、云米,互聯網家電,納斯達克上市,涉足智能冰洗家電、廚電、凈水產品、生活小家電等。
5、華米,重點做智能可穿戴設備,健康監測,美國紐交所上市,產品包括智能手環、智能手表、運動耳機、跑步機、體重秤、體脂秤等。2020年出貨量4570萬臺,同比增長8%。去年10月宣布,與小米的戰略合作協議延長三年。
更大的雄心是,圍繞“5G+AIoT”賽道,小米計劃未來5年至少投入500億,搶占智能全場景的絕對優勢。
除了上述綜合型的公司,專注智能家居市場的垂類品牌陸續崛起,在大材研究的觀察范圍內,已有上百家智能家居品牌擁有較強實力,有可能成長為第一二梯隊。
它們分布在智能鎖、智能馬桶、智能窗簾、掃地機器人、智能照明等十幾個細分舞臺。
比較典型的是,涂鴉智能在美國紐交所上市,市值突破了110億美元,這家公司的業務是給企業提供技術支持,提供一體化的智能升級方案,幫助企業把產品實現智能化。
歐瑞博進入上市輔導期,計劃掛牌科創板,這家公司定位全宅智能家居。
既賣單品,包括智能開關、智能鎖、智能照明、智能窗簾、傳感器、家電控制等,同時提供全屋智能方案,可以根據客戶需求定制客廳、餐廳、臥室、廚房、陽臺等空間的智能場景。
從事智能電動沙發、智能電動床、智能家具配件等業務的匠心家居,2017到2019年,營收分別約8.96億元、10.97億元、11.75億元;2020年再增長12.21%,跨上13.18億元的大關。
同類企業還有非常多,比如超級智慧家、科沃斯、石頭、凱迪仕、德施曼、智慧巢、螢石、海曼、鴻雁等數百家。
普遍都是從某一個智能品類入手,再逐漸擴大戰場,最終形成多品類智能家居的集成,甚至全屋智能解決方案。
對泛家居產業的改造已經發生
趨勢已相當明顯,多個智能家居品類的滲透率都在提高。
大材研究認為,這意味著,對應傳統品類的市場將逐步縮小。對于沒有轉型的傳統企業,業務有可能逐漸被蠶食。這是對泛家居產業的一大沖擊。
而很多中小型傳統制造型企業,沒趕上智能這條船,可能只有轉型或關門。
不過,在布局或經銷智能家居產品的時候,必須對這個市場的運營有深入了解,才能正確地部署策略。
第二種改變表現在,銷售渠道布局需要調整思路,以前重點是門店零售,招募足夠多的經銷商、在關鍵位置開店,就可能成功。
現在自然不行,智能家居品類的銷售變化非常大。從一開始,這個行業的企業,最好不要僅依靠零售市場,尤其是全屋智能,零售會更難做。
據大材研究的梳理,智能家居所仰仗的,普遍是三種核心渠道:
1、工程渠道非常關鍵,比如房地產精裝配套,預計會占到越來越大的比例;公寓、酒店等項目的配套等。
2、部分品類的線上銷售比線下更強,必須抓住電商機會。
3、與裝修公司、全屋定制聯盟,在裝修設計階段進入,與裝修、全屋定制融合,提供全屋智能化的方案。
第三種改變則體現在傳統企業身上,一些做床墊、門鎖、地板、門窗、窗簾、燈具、裝修、定制家居、衛浴等業務的公司,正在陸續轉型,推出智能產品。
比如智能床墊、智能鎖、智能門窗、智能燈具、智能定制、智能衛浴等,相當于是將傳統家居產品進行智能化,搭載智能技術,實現智能操控與相互連接。
在很多傳統家居品類里,都能找到智能化的出口,都有可能對原來的產品實現智能化。
據觀察,已實施相關智能化升級的大型企業已上百家,幾乎所有細分品類里的一線品牌,都有跟進;二線品牌中,亦有探索。
比如慕思、喜臨門、全友、舒達、金可兒們的智能床墊;歐派、詩尼曼等加入華為生態;歐普、雷士、飛利浦、鴻雁等探索智能照明。
這種智能化改造,預計還會持續數年。
第四種改變發生在經銷商的身上,看到智能家居的火熱勢頭,沒有誰能無動于衷。但問題是,如何切入,又如何展開經營,沒有太多可以借鑒的案例。
切入智能家居賽道的經銷商,需要重新搭建可行的銷售渠道,比如精裝房配套、裝修公司合作、設計師合作、定制家居合作等。
對于某些流量品牌來講,經銷商更多是扮演服務商的角色,比如送裝、售后維護等,而部分訂單由廠家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