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六日,第五十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日本橫濱順利落下帷幕,中國隊又一次囊括了全部5枚金牌。這次世乒賽的結果的確讓國民滿意,但是,在這個欣慰的背后卻不得不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中國乒乓鶴立雞群的實力早已使得世界其它乒乓力量分外敬畏,對于世界大賽的獎杯幾乎不抱希望甚至對比賽本身望而卻步,如果中國乒乓這種變相孤立自己的狀況繼續下去,中國國球是否會在某一天走到懸崖邊際?
這次世乒賽的轉播率極低,甚至有些省級電視臺都不愿轉播。原因還是在于中國乒乓球幾乎壟斷了世界乒乓界的獎牌,這就給觀眾帶來了嚴重的視覺疲勞。中國乒乓球已經接近了巔峰,在成績上難以實現什么突破了,接下去的路該怎么走,成為中國乒乓球隊甚至中國體育界最關注的一個問題。如果中國繼續壟斷乒乓球界,那么,國際上關注乒乓球賽的人會越來越少,甚至沒有。這樣,乒乓球可能會在奧運會上消失,甚至可能在國際上消失。因此,創新成了中國乒乓球隊的當務之急。
眾所周知,在經歷了金融風暴之后的門類行業,市場格局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一些將產品出口到國外的門類企業在經過這次變故之后,紛紛將目光投回國內市場,迅速造成了國內市場的飽和。
現在的門類企業正如中國乒乓球隊,已經走到了懸崖的邊緣,雖然不是實力因素,但需要創新的情形卻是相似的,如果想不出創新的營銷策略,結果將會像這次的世乒賽一樣,很少有人問津,甚至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觀念創新
營銷觀念的創新是門企營銷創新的核心和前提。營銷觀念的創新,需要企業從滿足顧客需求的傳統營銷觀念,轉變為不僅滿足顧客需求,而且還要為顧客創造需求的營銷觀念。譬如:
環保營銷觀念。樹立環保營銷觀念,開發環保產品,開拓環保市場,已成為21世紀企業營銷發展的新趨勢,也給企業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去年“315”檢測的1000多戶北京新裝修家庭中,甲醛超標的占到了60%,甲醛濃度平均超過國家標準4倍,最高超過國家標準6倍。正如世乒賽觀眾一樣,對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消費者來說,不再只是滿足一種結果了,更高層次的精神享受才是他們追求的,因此,環保營銷觀要求門類企業在營銷過程中,注重經濟與生態的協同發展,注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減少資源浪費,防止環境污染。傳統的社會營銷觀念強調消費者利益、企業利益與社會利益三者有機結合的基礎,環保營銷進一步強調生態環境利益,將生態環境利益的保證看作是前三者利益得以持久保證的關鍵所在。
親情營銷觀念。傳統的門企營銷觀念強調顧客至上,強調顧客就是“上帝”。就如一些門企銷售員,他們在銷售門產品的時候會將顧客當成上帝,不論顧客提出什么要求,他們總會盡最大的可能去完成。但是,一旦銷售出去之后,顧客的售后服務卻得不到保證。就如羅蘭門業的售后服務問題,頻頻出現岔子,而該企業在消費者心目中也逐漸失去原有的地位。其實,世界上根本沒有什么“上帝”,而且上帝也會給人一種高處不勝寒的感覺。而親情營銷觀念則強調把顧客當作“朋友”或者“親人”而不是“上帝”,通過建立一種新型的親情關系,把企業與顧客之間的距離最大限度地縮短,通過與顧客做“朋友”,而使顧客成為企業永遠的“朋友”。試想,當顧客成為企業的“朋友”時,難道還不會向企業的產品“投資”嗎?這就是以企業的“感情投資”換取顧客的“貨幣投資”。
產品創新
當今世界已經進入品牌競爭的時代。世界著名市場戰略家杰克·特羅特在分析未來市場品牌的意義時指出:“有兩類競爭者是成功的。一類是強有力的品牌、大的品牌。這類公司能夠在全世界范圍內謀求利益。另一類是專門化的或定位很好的品牌。這是一些小的競爭者。”在中國加入WTO之后,國內產品逐漸接受著國際品牌所帶來的挑戰,國內企業還要考慮如何將民族品牌努力打入世界市場。品牌已成為企業進入市場的“敲門磚”,這是由于消費者對新產品的認識逐步加深,選擇產品的條件更為苛刻,這樣就加劇了企業之間的市場競爭,因而企業必須在提高產品質量上下功夫,要么努力成為“強有力的品牌、大的品牌”,要么設立一個明確的定位,走專業化品牌的道路,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產品創新就是企業在產品開發過程中,根據市場大趨勢,順應國際大潮流,以消費者的要求為標準,最大限度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同時,在產品品牌創新方面,要根據時代的發展和競爭的變化對品牌的設計和使用加以更新。而后,企業也要根據自身發展擴大品牌的知名度;在產品服務創新方面,服務是有形產品的延伸,能夠給消費者帶來更大的利益和更好的滿足,服務越來越成為產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正如美國營銷學家李維特教授所言:未來競爭的關鍵,不在于企業能生產什么樣的產品,而在于企業能為產品提供什么樣的附加價值,包裝、服務、用戶咨詢、購買信貸、及時交貨和人們以價值來衡量的一切東西。產品服務創新就是強調不斷改進和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不斷推出新的服務項目和服務措施,力圖讓消費者得到最大的滿足或滿意。
人才創新
目前,我國門類企業中比較缺少專業的營銷人才。大多數的門類企業認為,產品銷售主要靠產品質量,營銷手段不是特別重要,其實這恰恰是大多數中小門類企業發展思路的誤區。一個成功的營銷團隊會幫企業帶來無限的利潤,一些有遠見的門類企業已經開始著手建設屬于自己的營銷團隊,所以,專業的營銷人員在人才市場上已經非常搶手,其身價也越來越高。缺乏人才是中國企業營銷水平不高的基本原因。在日益盛行的MBA教育中,迫切需要強化“營銷MBA”教育。21世紀的營銷人才不再是經營型的營銷專家,而應是知識型的營銷通才,應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較高的文化素養,富有創新精神和進取心,很強的知識應用能力等,應該是科技通才與營銷專才的完善結合。營銷創新能否成功的關鍵就在于是否擁有一批這類知識型的營銷人才。門企要想走上真正持久的營銷道路,就必須擁有一種全新的人才意識。
橫濱世乒賽的結果在所有中國人的預料之內,中國隊在接下去的道路中必須要有一種創新意識,這是一種營銷策略。根據現在的門類市場狀況來看,門企也必須擁有一種全面創新的營銷策略,包括人才創新、產品創新以及觀念創新。只有具備了全新的營銷策略,門企才能在懸崖邊看到另一座足以攀登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