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
最新漲價消息
-自5月10日起,龍蟒佰利各型號鈦白粉(包括硫酸法鈦白粉、氯化法鈦白粉)銷售價格在原價基礎上對國內各類客戶上調1000元人民幣/噸,對國際各類客戶上調150美元/噸。
-自5月10日或合同允許時間起,陶氏化學提高北美地區(qū)所有等級和包裝類型的以下MDI產品價格,其中ISONATE上調0.15美元/磅、PAPI上調0.15美元/磅。
-自5月17日起,SABIC的樹脂類產品價格全數上調,其中PC樹脂上調高達16245.3元/噸。
-自5月1日起,科慕在中國區(qū)采購的所有規(guī)格的Ti-Pure鈦白粉價格上調200美元/噸。
-自5月8日起,山東齊魯漆業(yè)有限公司對醇酸類產品價格上調5%,部分環(huán)氧類產品上調5-10%。
-自5月1日起,山東樂化漆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對醇酸類和環(huán)氧類雙組分產品價格進行上調。
2020年對涂料企業(yè)來說是魔幻的一年,外有疫情影響工期和生意,內有原材料不斷漲價。誰知2021年更為魔幻,已經到了一周一小漲、一月大漲的地步。
魔改魯迅先生的一段話就是:我翻開今年的涂料大事件一看,歪歪斜斜的好多頁上都寫著“漲價”兩個字,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原本漲價是再平常不過的事,甚至有不少“專家”說這是整個行業(yè)發(fā)展好的表現,供不應求才會漲價,會帶動行業(yè)邁向一個新臺階。通俗來說,整個市場經濟都在發(fā)展,消費者的財富水平也在慢慢上漲,涂料上下游產業(yè)根據市場規(guī)律漲個價,無可厚非。
但當最平常不過的漲價變成新聞,沖上行業(yè)熱搜,越來越多人意識到事態(tài)的嚴重性——橫豎都像是資本在“吃人”。
TULIAOJING
我們先來梳理一下“漲價潮”整個事件的脈絡。
2月底至3月初,過完年假回到工作崗位,就被立邦、三棵樹、展辰、嘉寶莉、東方雨虹、海虹老人、寶塔山、大寶、君子蘭等大波漲價函輪番轟炸,“漲”聲一片,哀鴻遍野。由于都是涂料行業(yè)的頭部企業(yè),其他中小企業(yè)只能見機行事,跟著紛紛漲價。此番漲價據說是受1、2月份上百家化工原材料漲價所致。
接下來,3月底,工業(yè)涂料企業(yè)不淡定了。寶塔山、天鵝、齊魯、雙虎等老牌工業(yè)涂料企業(yè)再掀漲價潮,漲價函接踵而至。
4月,新一輪漲價潮來襲,毫無預兆的先是龍蟒佰利、攀枝花、中信泰業(yè)、山東道恩等二十余家國內外原材料企業(yè)漲價,鈦白粉價格調漲1000-1500元/噸不等。緊接著立邦、華潤涂料、威士伯、東方雨虹等再度漲價,大部分在5月份開始實施。
有的企業(yè)還來不及落地實施漲價,五一假期歸來又有近二十家鈦白粉企業(yè)抱團漲價(詳情見【最新消息】13家主流鈦白粉企業(yè)“抱團式”漲價突襲:即日起每噸漲1000元),這意味著新一輪涂料企業(yè)的漲價又不遠了。樂化、齊魯等工業(yè)涂料已經發(fā)出漲價函,整個行業(yè)再度為漲價“瘋狂”。
TOLIAOJING
TULIAOJING
這字里行間的“吃人”中,究竟誰被吃了呢?
消費者首當其沖,雖然再巨額的資金分攤到幾十億消費者這里影響微乎其微,但終歸買單的還是他們。
但最難受的恐怕就是被夾在中間的、對漲價反應最激烈的原材料、涂料企業(yè)了。有國內知名原材料企業(yè)高層向《涂料經》記者透露,原材料、涂料企業(yè)其實都屬于供應鏈公司,以制造型為主,然后鏈接產業(yè)鏈的上下游——“上游要面對資源型企業(yè),沒有議價的能力;下游直接面對渠道以及C端,無法完美‘甩鍋’。”
尤其是涂料原材料企業(yè)在漲價潮中頻頻“背黑鍋”,眾多網友誤以為原材料企業(yè)是始作俑者;但事實上他們不在最頂端,好多原材料企業(yè)是加工、生產的類型。
有網友甚至說:“原料商說漲就漲,編個故事就賺個盆滿缽滿……”有原料商則打趣道,“賺得盆滿缽滿”的是各路人的口誅筆伐,而非真金白銀。
企業(yè)的日子不好過,經銷商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這意味著經銷商的拿貨成本提高,面對C端則有價不敢漲,他們的利潤也在縮水,被“吃”得死死的。這其中,某家藝術涂料企業(yè)就因為漲價而招致經銷商的怨氣就是一個生動表現。
TULIAOJING
在資本面前,人人都是韭菜。市場的供需關系只是其中的一個影響因素,那么真正的“幕后黑手”是誰?這背后有沒有更大的“陰謀”呢?
首先要正名的是涂料原材料絕非這條產業(yè)鏈條的源頭,最上游的產業(yè)我們通常叫“資源型公司”,通俗講就是“家里有礦”的大宗化學品公司。它們可以根據供需關系的變化調整價格。
事實上,每一年年初都是這些大宗化學品公司設備檢修的時期,它們一檢修就會壓縮產能,加劇供應的緊張局面,漲價的源動力便開始向下傳導。一般來說,產業(yè)鏈的下游對這個過程是完全可以預判的,這也是往年原材料企業(yè)和涂料企業(yè)在面對漲價時反應不會那么激烈的原因。
陶氏瓦克張家港單體工廠的水解設備泄漏檢修
但今年不一樣。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影響經濟,再疊加歐美尤其是美國在剛剛過去的冬天遭遇的惡劣天氣,又嚴重地影響了大宗化學品的生產;而疫情影響了國際物流渠道,導致有限的供應還無法有效抵達下游,這個過程中必然又加劇了供需的不平衡。
而這類型公司通常集中在歐美國家,因此從經濟學的層面還有一種聲音認為:美國通過大量印發(fā)貨幣來推動經濟發(fā)展,卻助推了全球性的通貨膨脹,那么各個領域的漲價已成必然。
經濟學的原理過于龐雜高深,我們不去過多地探討;然而僅僅是常規(guī)檢修+疫情影響+惡劣天氣的疊加影響,已足以推高今年這一輪席卷涂料產業(yè)鏈條的漲價潮的嚴重程度。有原材料企業(yè)人士對此表示:“我們有想到會漲價,也預判了這輪漲價要比往年更嚴峻,但沒想到的是這么猛,持續(xù)時間還這么久!”
這波漲價潮頗像剎車失靈的特斯拉,究竟它何時剎車,卻不再由開車的那個人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