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綠色工廠到底什么樣?如何讓一家企業走上低碳環保和諧的發展道路?近日,記者來到我市首家獲得國家級綠色工廠稱號的本溪福耀浮法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溪福耀),實地探尋這家企業背后的“綠色奧秘”。
走進廠區第一感覺就是整潔安靜,綠意蔥蘢的草坪穿插其間,剛剛修剪完的草坪散發出陣陣清香,飾有祥云紋的煙囪聳立在車間一端沒有一絲煙霧飄出……
公司總經理、綠色工廠行動計劃帶頭人衛石俊告訴記者,公司秉承集團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理念,堅持走綠色、低碳、循環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努力構建綠色制造體系、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和能源管理體系,這是公司實業興邦、振興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打造高質量現代化企業的必然要求,更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和保持長久競爭優勢的重要舉措。
綠色工廠不是綠化工廠,而是從生產過程到管理體系全流程綠色化集成。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本溪福耀在生產工藝、能源消耗、建筑材料、節能減排、管理體系等方方面面精益求精,將碳排放量、綠色物料使用率、固廢綜合利用率等等各項指標進行量化,采取實時監控。公司以天然氣作為清潔能源,投資7500萬元為每條生產線配置一套國際先進的脫硫脫硝除塵一體化煙氣處理系統,經處理后的煙氣排放遠低于國家排放標準。建設7.5MW余熱發電機組,利用氣、熱、電循環使用實現能源效率最大化。使用水資源冷卻系統,在生產過程中不產生一滴廢水。廠區綠化面積達到8000平方米,公司每年投入800余萬元用于環保運維。
作為管理內核——精益管理體系,處處體現出公司的“軟實力”。在存放備品備件的車間記者看到,小到幾毫米的螺絲,大到噸級的原料,都有自己的專屬位置。工人直線取舍,不過度加工,不多余搬運,減少積壓、等候時間,像這樣,每道程序、每個環節都遵循“6S”原則,完全以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加快流程的“精益管理”為核心,從而實現管理體系上的綠色化。
綠色生產帶來的是良性循環。公司每年回收7萬噸邊角料回爐使用,節省資金70余萬元;利用太陽能實施綠色照明每年節約電費300萬元;采用節水設備和管理提高節水率15%;導入精益管理體系公司每年降本增效4000余萬元……
綠色環保與提質增效是一對“孿生兄弟”。自2018年公司成立以來,公司累計銷售收入超18億元,上繳稅金1.33億元;今年上半年完成銷量、產值22.06萬噸和6.9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