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10月11-13日,中國鋼結構大會暨中國鋼結構協會八屆三次理事會(擴大)會議在上海召開。現場發布的《鋼結構行業“十四五”規劃及2035年遠景目標》(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底,全國鋼結構用量達到1.4噸左右,占全國粗鋼產量比例15%以上,鋼結構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達到15%以上。
根據《規劃》,到2035年,我國鋼結構建筑應用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鋼結構用量達到每年2.0億噸以上,占粗鋼產量25%以上,鋼結構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逐步達到40%,基本實現鋼結構智能建造。為了實現上述目標,《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期間的重點任務,包括加快重點技術研發,促進鋼結構標準化、通用化,推動信息化與智能建造,大力推進高性能與高效能鋼材的應用等。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鋼結構協會會長岳清瑞向大會作工作報告,全面回顧和總結了協會2021年的工作,并從推廣鋼結構建筑應用、推進智能建造與綠色發展、推廣高性能與高效能鋼材的應用、創新國際交流合作方式、促進行業技術創新發展、加強專業人才培養、提高協會管理完善服務職能等七個方面提出了2022年協會的工作思路和發展目標。
會上,對獲得中國鋼結構協會2021年度“科學技術獎”的單位和個人以及“鋼結構杰出人才獎”頒發了獎牌證書。2021年度科學技術獎48項,其中,特等獎7項,一等獎16項,二等獎25項,鋼結構杰出人才13人,技術創新獎49項,創新人才獎36人。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工程師李如生、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張政為大會致辭。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祝寶良,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人居環境委員會秘書長朱彩清,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莊惟敏,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呂西林,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李新創,中國鋼結構協會常務副會長劉毅、上海寶冶鋼結構工程公司總經理唐兵傳、綠地城市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談德勤,山東冠洲股份有限公司品牌總監丁建平等專家作專題報告。
俗稱“八萬人體育場”的上海體育場是申城著名的地標建筑。今年,上海體育場按照FIFA世俱杯的場地要求,結合體育場賽后二期使用功能需要,對現有的場地及相應設施一并進行改造。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陳曉明在題為《上海八萬人體育場功能提升關鍵技術》的報告中指出,上海體育場應急改造工程鋼結構項目屋蓋新增鋼結構施工已于8月底啟動,目前進入全面快速建設階段。
大會同期舉辦了中國鋼結構協會2021高校學生鋼結構創新競賽、2021鋼結構展覽會等系列活動。這些多元化的主題活動為專家學者和高校學生、企業技術與管理人員提供了近距離的交流與互動的平臺。
本次會議由中國鋼結構協會、國家鋼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由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寶冶集團有限公司、上海綠地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承辦,上海市金屬結構行業協會、山東冠洲股份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工業建筑》雜志社有限公司協辦。相關政府部門、知名專家學者、相關會員單位代表等600余人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