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12月4日,在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第八屆年會上,福耀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河仁慈善基金會理事長曹德旺,介紹了自己創辦福耀科技大學的辦學理念,談了一些教育發展方面的觀點。我認為非常有特點、有深度,今天就整理出來,分享給各位朋友。
觀點一:教育應該是事業,而不是產業
曹德旺認為,教育應該被定位為事業,而非產業。他表示,“如果教育、教培行業讓以盈利為目的的資本進入就會出問題。”所以,他始終堅持反對以盈利為目的的資本進入教育。
基于此,他表示創辦福耀科技大學,也是以河仁慈善基金會的名義,而不是福耀集團。從這里我們也可以清楚看到,曹德旺辦學是出于對教育事業的關心,而不像很多企業那樣,靠辦學來賺錢。
近十年來,資本大量被注入教育行業,并野蠻生長。無論是學前教育,還是義務教育階段的課外培訓,還是高等教育領域內,到處都可以看到資本的身影。民辦大學被買賣、被上市的消息屢見不鮮,學費越來越貴,培養質量卻越來越差,廣大學生和家長成為資本瘋狂割取的“韭菜”。
曹德旺表示,“資本進入教育,對老百姓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做法”。而要我說,以賺錢為目的的資本進入教育,對老百姓來說簡直就是災難。比如早課外培訓市場,為了自己的課程有人報,這些機構甚至大打“焦慮牌”,不斷營造內卷氛圍,讓家長們乖乖付錢。
好在國家也已經看到這種危害,及時斬斷資本擴張的步伐。目前,課外培訓機構全部被要求轉為非營利性機構。不過在高等教育領域,資本還在繼續擴張,期待高層能夠像打擊課外培訓機構那樣,重拳出擊,遏制資本在民辦高校領域的發展。
觀點二:我辦一所大學的目的,不是讓中國多一所大學
曹德旺以自己企業的招聘難為例,尖銳的指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關鍵在于,學校教育還不能夠與真正的社會需求相適應,“我們培養的學生不一定適應企業的需求。”
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決定出資100億元,在福州創辦一所民辦非營利性的新型應用研究型高水平大學------福耀科技大學,聚焦材料科學、精密儀器與裝備、電子信息工程等制造業高端技術短板,突出高水平、專而精、專業化。
曹德旺還表示,自己創辦一所大學的目的,不是讓中國多一所大學,而是在效仿日本和德國做法的同時,希望能探索到一條適合并推動中國向前發展的路。
比如福耀科技大學將采取基金會辦學,這也在引導、帶動未來中國有更多的大學由基金會捐款辦學,而不是資本辦學。福耀科技大學還將探索由理事會、學術委員會、顧問委員會與教育委員會等組建的新型大學治理模式,給以后的中國大學治理提供經驗。
談到福耀科技大學,我想起了西湖大學。這二者在基金會辦學、治理模式、定位等方面,都有很多相似點。事實上,外界也經常把福耀科技大學與西湖大學相提并論,還有人宣稱,這將是又一所新的西湖大學。
所以,我認為不管是西湖大學,還是福耀科技大學,除了培養出更多的高端人才,還對我們國家高等教育發展方面,帶來更多新的嘗試路徑和可參考的經驗,這更是難能可貴的。
最后,讓我們再次致敬曹德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