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省家具協會會長蔣鴻源再揭行業內幕,稱家具賣場現在存在的最大問題是運營成本偏高,賣場租金占到家具售價30%以上,而最終埋單的卻是消費者。
家具賣場租金過高
目前,不少家具品牌都是進駐家具賣場進行銷售。蔣鴻源認為,在這種營銷模式中,家具賣場生意是否做得好,要看生產商、銷售商、業主、大賣場四方利益能否形成一個共同體。如果其中有一方不賺錢,就會出現一錘子買賣以及欺詐消費者的現象。
蔣鴻源明確指出,如今,家具市場中的四方利益已經出現不平衡,主要原因就是家具賣場的運營成本偏高。他舉例說,在北京,家具賣場每平方米年租金高達6000多元,杭州的家具賣場每平方米年租金在1500元至2000元。“這個價格,蓋樓都夠了。”蔣鴻源表示。
蔣鴻源告訴記者,在歐美國家,家具賣場的租約占售價的10%-20%,但是,國內的情況是租金占到售價的30%以上,有的甚至已經超過了產品制造成本。
某家具品牌的一線經銷商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往200平方米店面,一個月的租金是2萬元,年利潤可以達到50萬元;現在300平方米的店面,一個月租金是4萬元,年利潤還是50萬元。因此,大量家具經銷商投資負擔加重,經營成本增加,平均利潤下滑,甚至出現了虧損。”
有業內人士對記者直言不諱地表示:“整個行業現在處在了尷尬的境地:經銷商忙活了一年,利潤卻比往年低;家具賣場遍地開花,經營得好的店沒幾家;家具制造商產能提高了,卻賣不出貨了。”
租金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在北京集美家具賣場,經營床墊的銷售員潘女士告訴記者,她家店面有180平方米,租金每月每平方米約340元。潘女士說,每年的租金大約占一年銷售額的30%。她說:“租金已經非常高了,而且每年還會繼續上漲,對廠家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負擔。”她坦率地表示:“租金漲了,產品自然就要漲價,租金是影響家具價格的重要因素。”
近年來,各大家居連鎖賣場大肆擴張,業內一直對此充滿著爭議。很多人認為賣場做的是商業地產,賺的是資本運作的錢,而不是家具零售的錢。這樣的渠道模式不斷加重家居制造企業的流通成本,令家具產品價格不斷上漲,最終一切都要由消費者來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