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2021年房地產市場運行是平穩的,證明房地產長效機制是符合規律且有效的。”近日,住建部副部長倪虹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2年房地產市場重點方向,要保持調控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調控政策的協調性和精準性,堅決有力處置個別房地產企業因債務違約所引發的房地產項目逾期交付風險,以及持續整治和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
去年房地產市場整體平穩去化周期處在合理區間
結合去年房地產市場的平穩運行情況看,倪虹表示,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首先,住房成交量保持正增長。去年全年商品住宅銷售面積達到15.65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1%。其次,房價漲幅有所回落。去年70個大中城市中,一手房和二手房銷售價格分別上漲2%和1%,漲幅比2020年回落1.7個百分點和1.1個百分點。再次,房地產開發投資保持正增長。去年全年達到14.8萬億元,同比增長4.4%。住宅投資同比增長6.4%,比固定資產投資高了1.5個百分點。最后,去化周期處在合理區間。去年年底的水平是14.1個月,處在合理區間。
中指研究院相關分析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2021年房地產市場整體表現較為“平穩”,但若拆解來看,去年下半年,房地產市場經歷較為深度的調整,這與多重樓市調控政策疊加密切相關。從今年來看,此次住建部再次強調“增強調控政策的協調性和精準性,加強土地、金融和市場監管等政策的協同”,這將意味著各部委之間的政策將進一步協同推進,以避免再現因多重政策疊加而導致行業出現較大波動。
上述分析師認為,在因城施策背景下,預計今年各地將根據房地產市場運行情況進一步靈活調整樓市調控政策,部分不合理或不合時宜的政策有望得到優化,特別是針對剛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過于嚴格的限制政策,如首套住房的購置門檻、二套住房的認定、購房首付比例等。但需要注意的是,“穩”仍是今年房地產市場運行的主基調。
六大措施確保保障性租賃住房供應穩定
相較商品房市場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三穩”目標來說,確保供應穩定是今年保障性租賃住房的發力點。
數據顯示,在人口流入較多的40個重點城市,2021年已經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94.2萬套,預計可以解決近300萬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難。而今年,住建部將繼續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的供給。從目前統計數據看,全國將新籌集240萬套保障性租賃住房,較去年有大幅度增長。
為此,倪虹表示,關鍵要抓好六個落實:一是要落實好土地的支持政策。利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企事業單位自有閑置土地、產業園區配套用地、存量閑置房屋和新供應土地來建設和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二是落實審批流程的再造和簡化。主要是通過各級政府通過聯審方式,出具項目認定書,相關部門按照項目認定書加快辦理。三是落實中央補助。去年,中央為40個城市在預算內投資補助了28億元,今年還將加大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的支持力度。四是落實稅費優惠政策。從去年10月1日起,已經開始實行住房租賃企業向個人出租保障性租賃住房可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也就是增值稅原來按5%稅率征收的,現在減按1.5%計算;對于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向其他組織、個人和專業化住房租賃企業出租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房產稅由12%減按4%的稅率征收。五是落實水電氣價格政策。六是落實金融政策支持。目前,已經把保障性租賃住房列入了城市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試點,同時,對保障性租賃住房有關貸款不納入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的管理等。
倪虹稱,“十四五”期間,住建部將以人口凈流入的大城市為重點,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據了解,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重點城市已經提高了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占比,普遍占新增住房供應量的40%至45%以上。
前述分析師預計,2022年,在保障性租賃住房籌集規模大幅增加背景下,相關配套制度也將同步推進,尤其是金融政策。例如,保障性租賃住房公募REITs的推進有助于為企業提供有效的退出渠道,形成資金鏈條閉環,激發市場參與建設和運營積極性,進而推動保障性租賃住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