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中國從雛形到飛速發展的這段時期,按5年一個時期來劃分,大致分3個階段。1995年-2000年,以“裝修材料杉木門白坯”為代表,趨向素門時代;2000年-2005年,裝修成品化逐步成趨勢,“白坯門逐步轉型為套裝門”;2005年-2010年是木門行業飛速發展的5年,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市場擴大,競爭加劇,品牌建設和經營調整,開始進入企業家們視野。2010-2015年,規模化生產將帶來競爭的升級,行業也將逐步成熟,這個階段或是洗牌前夜……
住宅經濟促家居賣場轉型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社會購買力加強,尤其是住宅產業的發展帶動了裝修建材市場興盛,曾經興盛的東方家園、歐倍德、百安居,在中國市場經濟調整大轉型背景下,圍繞住宅經濟市場,在交易特點、合作規律、消費心理、經營模式、產業整合等諸多因素作用下,經營轉型不當,導致被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歐亞達等“裝飾家居商場”所超越。
建材和家具市場整合在一起,是必然趨勢。隨著城市規劃、購買習慣、裝修成品化、購買力等發生變化,建材和家具兩個市場將整合在一起,市場轉型成商場。原有的傳統建材市場將被管理、環境上檔次的“家居博覽中心”、“家居裝飾商場”所取代。其他業態將出現在其中,比如裝修設計、娛樂休閑、電器、保險等,購物環境、市場管理、購物保障、質量服務等都會比傳統市場要求更高。
對模式和渠道也開始提出新的要求。在規模上轉型,賣場與建材家具一線品牌捆綁合作,在模式和規模上開始結合市場占有、家居整合趨勢進行轉型考慮。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還有歐亞達等開始在全國圈地,在擴張過程中欲以品牌規模、渠道網點、管理模式等來達到經營優勢取勝。
關聯企業投入木門趨近家居整合
在住宅產業發達的國家,產業成熟度高,比如北美的加拿大、美國,亞洲的日本,還有歐洲的德國、法國等國家,很多企業都涉及建材、地產等多個領域,這樣有利于產業配套、資源整合、降低經營風險。
隨著我國住宅產業的發展和城市進程的加快,建材家具市場在興盛的同時,也在逐步趨向成熟,有部分企業看到木門行業的廣闊前景,開始投入木門行業,以延伸產品線,這種現象更多的出現在一些關聯行業,比如地板、家具、櫥柜等。
四川全友家私和兄弟企業東金家具,看到中國木門迅猛發展,加之家具日益成熟,新近擴廠700畝,開始規模化進入木門行業,加上原有影響力的家具、客廳家具、沙發生產資源,明顯已逐步向“家居整合”模式轉型。
浙江臨亞集團,產業涉及地產、能源、家具,2009年規模進入木門行業,攜手載銘門道策劃定位“中國休閑木門、休閑家居”,與原來出口北美市場3到5億美金的戶外家具,進行產品配套,預計在未來2-3年,在國內市場以休閑木門和戶外家具渠道合成,轉型形成“臨亞家居”品牌概念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