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作為當下資本市場關注度極高的光伏產業,其每一次技術創新都會吸引投資者的目光。
近日,山東老牌玻璃生產企業金晶科技(600586.SH)憑借其TCO導電玻璃(透明導電氧化物鍍膜玻璃)的成功投產成為A股市場關注的焦點。
資料顯示,TCO導電玻璃是通過物理或化學鍍膜的方法,在平板玻璃表面均勻地鍍上一層透明的導電氧化物薄膜。該種玻璃具有對可見光高透過率和高導電率的特性,是光伏薄膜電池組件及第三代太陽能電池鈣鈦礦電池組件的主要配件。
在利好消息的刺激下,金晶科技的股價短時間出現大幅上漲。數據顯示,自2022年7月28日至8月17日的15個交易日內,該公司股價累計漲幅高達64.3%,其中一度錄得10天7個漲停板的強勢走勢。
天風證券的研報顯示,TCO導電玻璃領域進入壁壘極高,目前僅有金晶科技和日本的少數幾家企業能夠生產,整個行業呈寡頭壟斷格局。受益于此,金晶科技具備先發優勢。
對一家老牌的玻璃生產企業而言,TCO導電玻璃的成功投產是否意味著該公司將獲得巨大的經濟收益和發展前景?對此,筆者于近日聯系了金晶科技的證券部和總部辦公室并發去了采訪函,但截至發稿對方并沒有作出回應。
玻璃“老廠”迎來光伏“新風口”
金晶科技位于山東省淄博市,其歷史可追溯至1904年在淄博博山成立的玻璃公司,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后幾經改制,1999年12月,在其前身山東玻璃總廠的基礎上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2年8月在上交所上市。截至目前,該公司已經發展成為一家集玻璃、純堿及其延伸產品開發、生產、銷售為主的高新技術企業。
作為中國玻璃行業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金晶科技技術底蘊深厚,其金晶系列玻璃產品曾先后應用于中國尊、北京銀泰中心、鳥巢、水立方、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深圳平安大廈、阿聯酋迪拜塔等地標性建筑。受益于產品的優秀品質,“金晶”品牌在國內玻璃行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中信證券西南股份有限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資經理對筆者表示,自2010年以來,中國的平板玻璃產能進入快速擴張期。其中,2010年全行業新增139條浮法玻璃生產線,產能較2006年翻番;2015年平板玻璃產能再次擴大,全行業產能達到12.33億重量箱;其后年份,玻璃產能的擴張速度有所減緩,2018年末,全國浮法玻璃總產能達到13.39億重量箱的歷史高值。
“房地產市場的需求占玻璃總需求的比例高達70%以上,在玻璃產能持續擴大的過程中,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增速下滑。在產能擴張需求放緩的情況下,國內建筑用平板玻璃產能嚴重過剩,造成近幾年部分玻璃企業利潤下滑,甚至出現虧損現象。”該投資經理解釋。
在這種市場環境下,優化產品結構成為各玻璃企業扭轉困局的有力武器。
金晶科技董事曹廷發在筆者第一次到訪該公司時曾表示,單純的原片玻璃利潤空間有限,且存在同質化競爭的束縛。為應對行業下滑危機,調整產品結構,加大對高附加值產品的開發力度是該公司未來工作的重點。
在該戰略的指引下,金晶科技近幾年開始向玻璃深加工領域拓展,積極布局建筑節能玻璃、汽車玻璃、工程玻璃、光伏玻璃等細分市場。
2019年11月,金晶科技以4.01億元的價格收購關聯方山東金晶節能玻璃有限公司旗下山東金晶鍍膜玻璃有限公司全部股權,開始涉足鍍膜玻璃生產,而這也成為當前該公司被投資者追捧的起點。
吉林資本吉翱基金基金經理楊帆對筆者表示,金晶科技此次被投資者關注,主要是因為其鍍膜玻璃產品契合目前的市場熱點“鈣鈦礦電池”概念。
“鈣鈦礦電池是一種光伏薄膜電池技術路線。與目前主流的晶體硅光伏組件相比,它具有低成本、效率高的優點,有望成為下一代光伏技術路線。值得注意的是,在鈣鈦礦電池組件中,TCO導電玻璃的成本占比高達32%,是其最主要的配件。受此影響,金晶科技備受投資者追捧。”楊帆進一步解釋。
鈣鈦礦太陽能組件的龍頭企業昆山協鑫光電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范斌表示,在國內上一輪薄膜光伏熱潮過去后,眾多玻璃企業像旗濱集團(601636.SH)、南玻A(000012.SZ)、信義玻璃等大都放棄了TCO玻璃的生產。“現在國內玻璃行業中能夠比較大規模提供TCO玻璃的企業主要是金晶科技。”
金晶科技董事會秘書于浩坤在近日機構投資者電話會議中表示,在線鍍膜玻璃的競爭壁壘比較高,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第一是生產設備需要自己設計、加工、組裝、拼接,全程需要按自身需求定制,對玻璃廠要求高;第二是需要對原先的浮法玻璃生產線進行改造,現有生產線無法滿足在線鍍膜玻璃的生產;第三是對玻璃生產工藝要求很高,不同生產線,生產工藝差異很大,需要不斷地對生產工藝迭代升級。
“金晶科技從2009年到2022年這十幾年的努力,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工藝迭代升級,才最終做出來現在的產品,并得到客戶的認可。”于浩坤對機構投資者進一步表示。
筆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目前金晶科技的TCO玻璃產能主要分為兩部分。其中,國內產能位于該公司的淄博廠區,于2022年5月29日投產,年產TCO玻璃1800萬平方米;海外產能位于馬來西亞,主要為國際知名薄膜光伏組件生產商第一太陽能公司(FirstSolar)提供薄膜光伏組件背板和面板玻璃,其深加工生產線于2021年7月投產,背板生產線于2022年一季度投產,面板生產線預計于2022年年內投產,滿產后合計產能約為2500萬平方米。
玻璃價格下行致使業績下滑
金晶科技雖然在TCO導電玻璃行業具有一定的領先優勢,但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該公司的光伏玻璃業務生產線大都于2021年底和2022年初投入運營,由此導致該業務的營收占比較小,其建筑用浮法玻璃依舊是第一大產品。
資料顯示,玻璃行業是典型的買方市場,下游消費結構單一,占比超過70%的房地產投資是拉動玻璃需求的主要動力。由于地產行業受宏觀經濟的影響較大,所以建筑玻璃行業的需求呈明顯的周期性波動。受產品結構的制約,金晶科技的業績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波動。
不過,隨著2016年國家有關部門啟動玻璃行業的供給側改革之后,浮法玻璃行業的實際產能開始得到嚴格控制,其行業在產產能始終維持在9億重量箱的中樞水平,玻璃供給端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時,受益于近兩年房地產竣工面積的恢復性增長,玻璃需求端得到了積極的改善,浮法玻璃行業出現明顯好轉,玻璃價格開始持續上行。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0年二季度開始,國內玻璃市場呈現產銷兩旺的局面,這種景氣周期一直延續到2021年三季度末。受益于此,玻璃生產企業盈利能力顯著增強,金晶科技的業績也同步得到大幅提振。
楊帆對筆者表示,2021年金晶科技實現營業收入69.22億元,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07億元,均創出歷史高值。該公司業績之所以實現如此大的提升,除玻璃價格大幅上漲,其純堿業務也貢獻了積極的作用。
“2021年國內純堿市場一改2020年的低迷狀態,純堿價格一路上漲,全年保持高位運行,促使其純堿業務子公司山東海天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楊帆解釋。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以來玻璃市場的景氣度再次出現了變化。
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發布的信息顯示,2022年1月以來,國內建筑玻璃需求低迷,行業庫存高企,浮法玻璃價格出現大幅下降。與此同時,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玻璃生產所需原料及燃料價格大幅上漲,致使玻璃生產企業成本上升,主要產品毛利率下滑。
受行業景氣度下滑影響,金晶科技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出現大幅下滑。據該公司2022年半年報預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其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3.5億元-3.9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50.19%-55.29%;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非凈利潤為3.5億元-3.9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40.89%-46.95%。
有業內人士對筆者表示,金晶科技目前依舊處于產品結構調整期,其毛利較高的建筑節能玻璃和光伏玻璃營收占比較小,短時間難以對業績產生積極的提振作用。短期來看,在當前玻璃上游原材料及燃料價格上漲,下游市場需求低迷的情況下,該公司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業績大概率繼續承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