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門"事件便是善良的消費者相信"國家免檢產品"光環而免于檢驗的結果,更是"國家免檢產品"蒙羞而不得不黯然退場的佐證。
作為消費者,誰都喜歡自己花錢所購買的產品質量是安全的、綠色環保的放心商品,但是、稍有松懈,又有誰能為產品質量安全買單呢?!
"樹欲靜而風不止","三鹿丑聞"尚未冷卻,涉嫌使用工業用料尿素甲醛樹脂生產的仿瓷餐具 "毒碗"事件又粉墨登場--
"熙熙攘攘皆為利"。不管質量標準如何嚴格,亦不管檢查檢驗手段如何先進,只要企業經營者心存"貪念",妄想僥幸繞過國家檢驗檢疫部門的質量監督就有暴利可圖,人們恐懼"產品質量"就是"頭上懸著一把鋼刀"。
近日,欣聞有陶瓷企業率先提出對產品質量管理實行"全檢"制。"全檢"概念的提出,無疑是當前市場下對"免檢"紕漏修復的一種有效手段。
據"全檢"概念的倡導者 陶爾斯陶瓷負責人介紹,"全檢"是企業經營者對客戶、對市場、對社會、對企業本身負責任的一種精神。
該負責人指出,"全檢",從企業產品質量標準出發,從原料采購→產品質量制作→分檢包裝→質量銷售,每個環節均嚴格執行"標準",依"標準"而檢,徹底摒棄免檢下的漏檢,實現在線全檢,下一道工序就是上一道工序的質檢,全員參與、全員監督、全程監控,將"質量隱患"消滅在生產車間,確保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百分百是經得起安全、節能、環保等國家質量標準檢驗的優等品,全面提升產品的質量,向精細化零缺陷邁進,這才是"全檢"的宗旨。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免檢"僅僅是一種榮耀,"全檢"則是負累。作為終端消費者,當然希望企業"全檢"進行質量生產,這樣生產出來的產品才能免于被"檢舉問題產品"及"問題企業",我們的企業經營者才能免于下崗。愛"免檢"愛面子,愛"全檢"則"撿全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