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接連幾天,這棟樓下不斷發現鳥兒的尸體,這是怎么回事?”11月2日,一位貴陽市民王女士向記者反映,近段時間她發現位于貴陽觀山湖區長嶺北路西“恒大中心”B座寫字樓下,密密麻麻地堆積著幾十只鳥兒的尸體,經過此處,她們惋惜的同時,也覺得很奇怪:這些鳥兒為何出現在這里,又是什么原因導致它們集體死亡?
王女士說,這棟寫字樓剛建成不久,總樓層有30多層高,目前尚未完全啟用,沒有物業,也沒有人員在里面辦公,而寫字樓的對面,就是一處山坡,覆蓋著良好的植被。起初,王女士不清楚鳥兒死亡的原因,便將照片發到網上,詢問專業人員。有網友告訴她,這些鳥兒可能是因為撞上了大樓的透明玻璃幕墻導致死亡,和一些城市頻發的“鳥撞”有關。
對此,昆山杜克大學環境研究中心助理教授李彬彬也告訴封面新聞記者,鳥撞發生的原因或與建筑物上的玻璃及夜間燈光有著較大的聯系,在白天的時候,鳥類看到反光玻璃上映照出植被、天空等景象,以為玻璃上的地點可以到達,因此與玻璃發生撞擊;或者是鳥類透過透明玻璃看到另一側的植物或空間,以為可以飛到對側的環境,“從照片來看,這棟大樓外立面的玻璃占比較大,且在兩個拐角處都有玻璃,在特定光線下,會反射出外面的植被,鳥兒在飛行過程中,會誤以為里面也是植被就撞上去。”
寫字樓下幾十只鳥兒“撞樓自殺”?
路人惋惜:發現的時候已經死亡很久
王女士告訴記者,大概是在10天前,也就是10月下旬,她和同事在貴陽“恒大中心”B座的大堂入口,發現了鳥兒尸體。她們細數了一下,尸體數量總共有34只,種類主要有藍翅希鹛和火尾希鹛等,“我們將尸體打包,進行了無害化處理。”
她們發現,這些死去的鳥兒,大部分都集中在寫字樓下的玻璃幕墻邊,且尸體分布的位置也并不規律,不像是人為擺放或者惡作劇,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如此多的鳥兒死亡?王女士惋惜的同時也很疑惑。
她拍攝的照片顯示,此時,在一棟高層建筑下,堆積著鳥兒的尸體,寫字樓對面,為一處山坡,周圍植被情況良好,而寫字樓的玻璃中,能看到反射出的植被場景。
據她猜測,可能鳥兒是撞上了玻璃幕墻后掉落在地死亡,但由于沒有確切的方案進行保護,她只能向一些專業人員求助。
物業回應
寫字樓還未交付暫無權限進行處理
王女士首先將這一情況,反映給寫字樓所在的園區物業,物業回應稱,由于該棟寫字樓還沒有移交,因此物業并沒有實際的權限對寫字樓進行管理,對于玻璃幕墻的驗收程序,也還尚處于未交付階段。
而由于王女士并不了解是什么原因導致鳥兒死亡,在咨詢一圈后,她又將這一情況,發到了網上,向一些專業的護鳥博主求助該作何處理。
有參與過保護鳥兒的志愿者告訴她,從她拍攝的照片來看,可能是跟鳥兒撞上大樓的玻璃幕墻有關系,但也需要進一步核實后才能確認。
11月2日,記者也與“恒大中心”所在的園區某物業管家取得聯系,對方告知,對于B座寫字樓的管理,物業確實目前沒有取得權限,因為大樓還未交付,一些清潔或者汽車停放的管轄權,也不在物業手中,相關問題需要找開發商進行咨詢。
專家分析
鳥兒死亡或與撞擊玻璃有關建議設計之初就考慮“防撞”屬性
實際上,“鳥撞”問題作為一種研究,在國內還比較冷門,由鳥撞玻璃導致鳥類死亡等問題也尚未得到廣泛關注,因此,為了呼吁社會對鳥撞現象更加重視,昆山杜克大學、青年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網絡及成都觀鳥會三家機構在2021年春季共同發起了首次全國性的系統性鳥撞調查。
2021年9月,昆山杜克大學聯合青年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網絡、成都觀鳥會首次公布了中國范圍內的鳥撞調查報告。該調查的發起人、昆山杜克大學環境研究中心助理教授李彬彬告訴封面新聞記者,從王女士提供的照片來看,此處寫字樓玻璃幕墻的占比較大,在兩個拐角處都設置有玻璃,外面停車場的植被覆蓋情況良好,通過玻璃反射,會讓鳥兒誤以為里面也是玻璃,飛行的過程中撞上去,“因為近段時間貴州屬于一個鳥兒遷徙的高峰期,所以更容易引發’鳥撞’。”
在她看來,只要有玻璃存在的地方就有可能發生鳥撞,不管是沒有驗收的或者已經有人員辦公的寫字樓都是如此。在玻璃護欄以及不計其數的玻璃幕墻外立面,都是鳥類的潛在殺手,其實最好的手段是,站在建筑設計規劃初期,就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因素考慮進來,而不能僅僅從美觀、成本、建設工期等人類視角出發。
李彬彬分析,由于一些建筑物玻璃幕墻的存在,鳥類會面臨生存風險,而這些風險是可以避免或者降低的。由于很多建筑建成或者投用后,并沒有直接揭掉玻璃幕墻的遮蓋物或者防護膜,如果揭掉了,那么可以對玻璃幕墻進行改造,采取一些貼紙或者布,起到一個臨時遮擋的作用,晚上關掉不必要的燈,拉上窗簾,避免光污染以及節約能源。
而如果從城市建筑物建造初期的角度來看,需要考慮到底是否需要那么多的玻璃占比?她建議在建筑建造初期,就減少玻璃使用的比例,如果非要用到玻璃,則需要斟酌玻璃的選材,比如選用帶有釉彩條紋或者體現點狀石刻玻璃工藝的幕墻,以及一些藝術的設計方案。作為城市規劃的從業者、決策者以及建筑師,可以對城市和生物多樣性之間的關系有更深的理解,把生物多樣性納入到城市設計的考量中,“畢竟,人類在城市的居住時間越來越多,如何使城市成為人和野生動物的良好棲息地,現在的研究將貢獻其重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