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潤緣于成本控制
生產成本的控制要以利潤為主導。企業從事生產經營的目的是盈利,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對于現在的大部分企業來說,利潤微小的同時還要實現快速擴張,不實行低成本運營就難以生存,可謂成本決定存亡。
成本控制的目的是為了不斷地降低成本,獲取更大的利潤,制定目標成本時首先要考慮企業的盈利目標,同時又要考慮有競爭力的銷售價格。由于成本形成于生產全過程,費用發生在每一個環節、每一件事情、每一項活動上,因此,要把目標成本層層分解到各個部門甚至個人。
成本控制要減少目標不明確的項目和任務,在企業目標清晰的情況下,每個項目及任務都是為實現目標所服務的;第二,要明確各部門的成本任務,先測算出各項費用的最高限額,然后橫向分解落實到2各部門,縱向分解落實到小組與個人,并與獎懲掛鉤;第三要成本核算,精細化管理,沒有通過數字進行標準量化,就無從談及節儉和控制。
由危機導向的轉型升級的機制已經形成,行業協會也正在積極推動行業的轉型升級,促使市場競爭從無序向有序轉變,行業的發展模式從粗放式靠物質資源的投入來求規模轉變到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和管理創新的軌道上來。
消費個性化時代來臨
全球范圍內消費者需求個性化趨勢的發展,要求企業努力增加產品品種,小批量多品種已成為行業的戰略。面對新時代的市場變遷,制造業更要實行變革,實現內部突圍。精細化管理強調的是一個系統,每個崗位每位員工都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找任何借口,哪怕是合理的借口,想方設法去完成任務。同時公司必須注意戰略制定的細節,把戰略制定好;產品開發與設計,把產品開發的每個細節做好;操作工人,就要把每個操作步驟都做好。細節管理要落實到任何人的任何行為上。
要實現企業內部突圍,把資源利用到極致,做到更經濟更高效。這要圍繞兩個目標進行:一是剔除不增加價值的工作,排除不能增加價值的活動和資源利用效率不高等浪費效率的方式;二是快速響應市場,對現有設備的改造和根據實際需要采用先進技術進行生產,在提高生產的同時,并不拘泥于,以避免不必要的資金和技術浪費。
工作的根本目的是給產品和服務增加價值,一切不增加顧客和企業價值的活動都是浪費。企業增值判斷標準:顧客愿意對你的勞動多付錢;實際改變產品操作才是增值;不能增值的操作是無效勞動。理想的方式是在需要的時候,按照需要的量,生產所需要的產品,做到零庫存或少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