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后金融危機時期的中國,經濟指標、外貿等有所好轉,就中國行業而言,處于"無寡頭"但品牌在開始形成區隔的時期,由不規范開始走向初步規范,從萌芽到部分企業狂擴產能"跳躍式"發展,勢必加大對經銷商的"爭奪"與終端市場的擁擠,因此既充滿機會也危機四伏。然而,"智者化危為機",善于經營管理、運作品牌營銷的木門企業能挖掘契機;相反,則視機會為危機,錯失良機。在木門轉型期,從戰略高度重視品牌、渠道及經營管理,將是企業當務之急。
有業內人士預計,2010-2015年間,中國木門品牌區隔開始明顯,數家當前走在行業前列的品牌,將"甩遠"眾多雜小品牌,形成"分水嶺"。
行業"三梯隊"逐漸浮出水面
目前,中國木門業一、二、三線陣營已"顯山露水",一個企業需從產值、規模、營銷網點、經營管理水平、品牌影響力、消費者反響幾個方面衡量。一線品牌漸呈全國之勢,正四處跑馬圈地,從區域到全國,從一線城市到二線城市,這類企業經營管理和品牌營銷都具一定水平。二線品牌有一定實力及經營管理水平、品牌營銷能力,是區域強勢品牌,具備全國擴張能力。三線僅是區域圈點,品牌營銷、經營管理水平較差,這類企業需苦練內功,從人才、技術、生產、管理、品牌規劃、營銷等方面都需要提高。當前來看,初步形成"三梯隊"格局:
第一梯隊:該類門企成長多年,有一定經銷渠道和知名度,需二次品牌升級和突破現有經營瓶頸。比如TATA、潤成創展、東威利、夢天等,雖然他們全國布點,但行業整體"劃江而治"的格局尚未改變(北方門廠少有越過長江發展區域網點,南方跨過北方稍微多點),真正成型的全國性品牌暫缺,這也是很多跨業資本介入的主要原因。
第二梯隊:近年迅猛發展,擁有相當渠道,但品牌經營尚欠缺規劃,有待整合。該陣營一般是成立時間較長、稍有一定規模的木門老企業,也包括由其他行業轉型過來、尤其是家具與企業。月產在2000-4000套之間,也有少部分在6000套左右,在1000套-1500套左右,屬區域強勢品牌。
第三梯隊:成立時間久,積蓄一定的渠道資源和某些特色產品,工廠規模不大,設備一般,但有意擴大市場,夫妻店居多,但管理粗放,銷售量有限,公司品牌尚未定位,并欠缺VI規劃,月產700-1500套,該比例占整個行業不小。
在木門產業現有階段,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二線欲挺進一線,三線欲挺進二線,要想不被擠出市場,靠傳統的、缺乏科學規劃的、自由散漫式經營,已不可能獲得長久發展,將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險。因此,把產品與服務做扎實,適時引入專業品牌規劃,是其不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