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四川產真的"掉鏈兒"了嗎?
本次抽查結果中,粵川兩地家具不合格率為24.18%,但某家具行業網站標題竟然定為《粵川家具質檢40%不合格 問題家具為何屢禁不止?》,讓人以為受檢測的粵川家具有40%不合格。這個"40%"從何而來?其實是指廣東、四川兩地的不合格產品數量占本次抽查中114種不合格產品的41.2%,但廣東、四川受檢基數本來就大,占受檢的400個產品中的45.5%。從這個意義上講,廣東、四川的不合格率其實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出現這種低級錯誤,要么是作者完全沒看懂《2009年第三批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就自行發揮"編"新聞,要么就是想惡意誤導消費者。毛主席說過,沒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對新聞工作者而言,尤為重要。
另外,北京某報直指:廣東四川產家具"掉鏈兒",北京家具品質經受住考驗。這個說法實際上也站不住腳。本次抽檢中,受檢廣東家具數量為147件,其中不合格的35件,不合格率為23.8%。北京家具12件,不合格3件,不合格率為25%。四川家具總數為35件,不合格9件,不合格率為25.7%。從這個結果看,廣東家具明顯優于北京家具,四川家具與北京家具非常相近,為何到最后就變成"北京家具品質經受住考驗"、廣東、四川家具不行?
甲醛釋放量還是家具質量不合格的主角嗎?
在某網站的報道中,記者指出"甲醛釋放量、重金屬含量超標成家具質量不合格重要原因",這似乎與《2009年第三批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嚴重相悖。本次木制家具(木制柜)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共抽查了375家企業生產的400種木制家具(木制柜)產品,其中有18種產品的甲醛釋放量、可溶性鉛含量不合格,合格率達到95.5%。這說明在新聞媒體的多次曝光和公眾的關注下,對甲醛問題已經"心存芥蒂"的加以改進,避免成為公眾唾罵的對象。
本次"質量門"事件,"力學性能"才是當家花旦。由于該項指標對使用者的直接影響不明顯,(主要檢測方式是將床頭柜的抽屜拉出2/3,里面放置30斤重物后,看整個抽屜是否有傾斜。四川省質監院輕工中心主任李波認為,這種檢測方式考驗的是抽屜承重量的極限,這種極限情況在家庭正常使用中一般不會遇到。)所以部分企業未對其傾注足夠的研發精力。
中國家具產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媒體、特別是行業媒體的監督和促進。但新聞不是童話、不是武俠小說,報道、炒作的基礎,應該是事實真相。部分媒體使用科幻小說寫手寫新聞,不只欺騙了老百姓的感情,也制約了家具產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