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在房屋總建筑面積中,門與窗的建設面積約占25%~30%,也就是說,我國每年約有5億多平方米的門窗 建設任務,是整個歐洲每年門窗建設面積的4倍以上。按目前塑料門窗 所占市場份額計算,大約每年約有1.75億平方米塑料門窗的建設任務。然而,中國塑料門窗的產業很大,但其產值卻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是價值與觀念的不同。目前中國的購房者在買房時,主要關注的是開發商與建筑商的資質,以及房屋的建筑質量問題,對于門和窗購房者關注較少。一方面是由于人們對門窗的知識缺乏,另一方面就是在觀念上總認為門窗是房屋的附屬品,其質量的好壞影響不大。而在國外,卻流行著這樣一句話:住房好不好,關鍵看門窗。
據了解,美國的購房者往往都要求建筑商用什么樣的、何種材質的、何種標準的門窗。價格在每平方米1萬元人民幣的商品房,在配套的門窗價格國外普遍為每平方米1000元左右,而我國僅為每平方米300元左右。這說明我國門窗質量與水平普遍較低。
我國塑料門窗行業 為何大而不強
其次是缺少相應的行業標準。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個關于與房屋價格相配套的門窗行業標準,而通常對于門窗5大性能(即抗風壓性能、空氣泄漏性能、雨水滲透性能、保溫性能、隔聲性能)的要求,往往也只是送檢樣品能夠合格,而等到房屋建成后門窗檢測的合格率都較低。因為,對大多數購房者來說,他們沒有能力,也沒有任何手段可以對門窗進行這5項性能的檢測,而國家又沒有相應的約束力,這樣開發商、建筑商為了節省成本,大多便在門窗上大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