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裝市場,環保成為首要因素。在口號滿天飛的當下,消費者應該用怎樣的火眼金睛認清貓膩,識別陷阱?木材,家裝過程中的重要材料,但合肥目前木材的消費陷阱常常讓不少消費者備感苦惱。
山櫸木稱為“黃檀”
據一位長期從事木材經商的張全老板透露,最典型的手法是偷梁換柱:有的市場不法經銷商把人工的說成天然的,如用美柚冒充泰柚,其實美柚表面的木紋和色彩是人工制成的,泰柚則是天然生成的,后者的價格約為前者的3倍;敗絮其中:細木工板有手拼和機拼之分,機拼板的內芯由較規則的小塊長條木用機器拼裝而成,內芯平整、接縫嚴密、抗拉力強,而手拼則是人工將小塊木板擺放而成,小塊板不規則,大多不上膠,拼縫大、抗拉力性能差、多處空心;指鹿為馬:許多消費者對建材的名稱、性能一知半解,混淆相近的名稱是不法經銷商最常用的一招,如一些商家把山櫸木稱為“黃檀”,樺木稱為“櫻桃木”,其實這些木材之間有著根本的區別。
經銷商與裝修隊勾結
據安徽木材行業協會調查,在少數非木材專業市場的綜合建材市場中,一些缺乏誠信的經銷商常常與裝修隊伍相互“勾結”,聯手欺騙消費者。如,業主帶著裝修工去買材料,裝修工首先陪著業主轉十幾家店,挑選時說這家質量不好,那家價格有詐。跑來跑去,時間很長,把業主跑累了,裝修工就會來到有“業務”關系的店里。只要交易成功,成交額與材料市場價的差價,就是店主應付給裝修工的回扣。很多家裝消費者被蒙在鼓里,還被裝修工認真負責的精神而感動,可怎么也難以想到,買的不是貨真價實的材料。
也有的業主在選購木材時,會有一些商家的搬運工,往往以旁觀“行家”的身份與商家唱“雙簧”。不懂行的消費者分不出木材產品的質量好壞與價格高低,加上有“好心行家”在一旁主動“介紹”。一旦消費者受騙上當,這些“導購行家”就可以得到相應的提成。
網上團購索賠無門
目前社會上還出現了一些以“聯合采購”、“網上團購”為名義的機構,招攬顧客。據業內人士分析,木材消費陷阱來源于綜合建材市場少數不誠信的商家追求眼前利益,同時很多消費者不懂得木材專業知識。消費者選購木材最好到規范的專業市場,到品牌商家店面,并要求開發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