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家居業回暖之勢越發明顯,門窗企業紛紛高掛品牌升級的大旗,這一現象本是好事,是行業高度升華的重要體現。可是對門窗企業 而言,品牌到底是什么?難道品牌就是一張引以為榮的宣傳圖,或是一個感覺不錯的專賣店形象,又或是一個漂亮的logo、一幅唯美的平面廣告?……
究竟誰來給品牌面子?千萬別把門窗品牌工程 建成了因上海樓塌事件 而被一眾網友們“親切”賜名的“樓脆脆 ”!
深奧的品牌理論課程似乎對傳統門窗行業來說略顯深澳,眾多門窗企業也沒有必要為理論付出艱辛的思索,但是每一個門窗老板 都必須在大局上對品牌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簡單來說,品牌就像一條長途公路,是一個漫長的工程項目,而且必須進行分段鋪設,每一段的鋪設都必須在總體規劃的條件下形成獨立的完整路面。而門窗企業建設品牌就應該像建設公路一樣,在建設前就根據預算設計一張藍圖,要修多長?承重多少?是幾車道?……然后就是計算材料,最后才是施工。
既然品牌工程已經從“點”的競爭升華到“面”的較量,在一片“人才缺乏”的呼聲中,門窗老板們明顯感到,品牌全面整合太難了。那么誰來給品牌面子?還是先從以下幾個方面改變說起:
1.改變品牌建構個人崇拜化思維。所謂的個人崇拜就是品牌構建非市場化、非制度化,總是以老板主觀喜好為導向。百年品牌西門子有八大準則,其中首要一條:“客戶決定我們的行動”。以顧客為導向,這已成為當今品牌競爭的共同戰略。然而目前,許多門窗企業在品牌決策的過程中卻是以總經理或老板自己的喜好為導向,致使產品推向市場,顧客不買“帳”,嚴重影響了品牌長期的發展。當行業發展到今天,老板必須認清形式,曾經“拍腦袋”已經只能成為過去,系統規劃才是品牌的開始。無論曾經如何輝煌,現在必須面臨從頭開始,特別是曾經專注外銷型企業。必須坐下來,認真思考曾經的路是如何走過來的,未來我們有該何去何從?面對行業情形,我的品牌基礎在那里?持續競爭力又在那里?
2.改變品牌定位大而全模式,品牌定位也叫品牌占位,要有針對性,利用特定的品牌形象,吸引特定的目標群體,而不是普天撒網。國內許多門窗企業 在品牌定位上舍不得犧牲,認為將目標市場定得越龐大,成功的把握也就越大;在實際操作中,不清楚目標市場、顧客的所思所想,缺乏市場比較和分析,直接導致了門窗品牌 難以形成和發揮應有的競爭力。
3.改變品牌結構空洞化的表現,所謂空洞化即是品牌結構缺乏品牌文化內涵,品牌文化是指品牌在目標消費者心目中的印象,是一種超越了商品本身卻更能令商品區別于其競爭品的賦予。可以成為消費者完成購買行為的一個強有力的支撐點。目前,門窗企業大都還停留在品牌知名度層面的操作,而忽略品牌形象塑造中不可或缺的深層內涵。而在價格及工藝品質的表面來看,比內涵更容易表現,所以即使有表述文化成分的理念,可在實際操作或表現形式上并不能完全表達。
4.改變品牌宣傳主觀化概念,每一個成功的品牌,無不在廣告宣傳上表現過人,“柯達”、“雀巢”、“麥氏”等知牌的廣告都十分注重幽默、親切、多是以啟發式,將最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從而贏得消費者的喜好度,他們在廣告的創意到媒體的投放與監控中始終有的放矢。 目前門窗品牌宣傳偏重于使用教育式,廣告發布者往往站在一個比消費者更高的位置上,從主觀立場出發,發布“黃婆賣瓜”式的廣告,一廂情愿的叫喊口號、標語滿天飛,為做廣告而做廣告的現象比比皆是,另外,企業還習慣于復雜的思維手段來表達一個本來很淺的思維,以至于老百姓看了就想按遙控器。 大家不妨看看曲美、宜家等企業的廣告,幽默十足,讓人記憶尤新。
經濟學原理和實踐都告訴我們:消費者最終需要的是品質卓越,價格合理,情感舒適的產品。而產品自身品牌的清晰建立,有助于營銷工作的順利展開,有助于迅速提高市場占有率,有助于培養更多的忠 誠顧客,在市場競爭高度激烈的趨勢下,門窗企業應解決品牌經營“面”問題,從多方面,綜合規劃,使自己的品牌脫穎而出,取得市場一席之地,才是企業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