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先生正在籌備兒子的婚事,為了跟新人同步,他把自己家也重新裝修了一遍。在進展到房門環節時,他放棄了以前請木匠做門的思路,帶著兒子和準兒媳到建材市場兜了一圈,準備采購一批成品。不料,不去不知道,一去竟然暈了頭。導購小姐熱情洋溢地解說之后,蔣先生最后兩手空空地出來:"還是讓木匠做吧。"
原來,蔣先生在建材市場里碰到的木門品種實在太多。"什么‘原木門’、‘’、‘工藝門’、‘’、‘碳纖門’--簡直記都記不過來。"蔣先生說。他原以為自己對木門算是比較了解的,是實木的還是貼皮的應該能夠一眼看出,卻不料遇到了這么多的概念。
"不同的店鋪都在宣傳不同的門,每家店都把自己的門說得花好稻好。"這些門在蔣先生的眼里,其實都大同小異,但是價格差距卻很大。
"同一款式的門,在兩家店里,分別叫原木門和實木門,一個叫價2500元,一個叫價1800元。"蔣先生看看產地,都是浙江的,再問問原理,似乎都是杉木做的,他實在看不出區別在哪里。
"原木門可能更環保一些吧。"問到第五家店鋪,當導購用這種不太確定的語氣進行解釋的時候,蔣先生示意兒子:"回家"。
這么多種門到底啥意思?蔣先生看不懂了。
概念繁多甚至自相矛盾
昨天下午,天空中下著瀝瀝小雨,但金盛國際家具廣場里客流不斷,商家抓住商機猛力促銷,而消費者也趁著折扣季各取所需。一樓賣木門的店鋪里,導購們都鉚足了勁,為消費者熱情講解。各式各樣的名詞從導購的嘴里蹦出,同一個名詞又有著不同的解釋,真讓消費者匪夷所思。
"原木門,絕對純天然。"一家門口掛著巨幅海報的店鋪里,導購以"原木門"為重點推薦。根據她的解釋,所謂原木門,就是純粹用實木制作的門,在木頭上再刷點油漆。
而其隔壁的一家店鋪則有著完全不同的解釋。"原木門,就是木門的樣子和花色做得跟木頭似的那種紋理,與材質沒有關系。"導購指著一扇胡桃木顏色的門說,"這扇門用的是杉木的內板,外面貼了一層皮,但是我們刷成了胡桃木色,所以是原木門。"
也有店鋪對原木門和實木門做了另一方解說,門板和門套是同一材質的是原木門,非同一材質的為實木門。"例如,有的木門,門板是松木的,門框是橡木的,那就只能稱作實木門。"
不過,幾乎所有的店鋪都稱自己的門是"生態門",在他們的解說里,只要是達到環保標準的門,都能叫做"生態門"。
對于這種說法,一家天津廠家很不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