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家居消費涉及領域多、上下游鏈條長、規模體量大,采取針對性措施加以提振,有利于帶動居民消費增長和經濟恢復。近日,商務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總局等12部門印發《關于促進家居消費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提出4方面、11條政策舉措。
7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了“促進家居消費著力擴大內需”有關情況。
找準“發力點”提升供給質量
“以綠色化、智能化、適老化為‘發力點’,提升供給質量,創新消費場景,改善消費條件,優化消費環境,疏堵點、解難點、治痛點,促進家居消費恢復和升級。”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說,《若干措施》有4個特點。
一是注重政策協調聯動。《若干措施》將促進家居消費與老舊小區改造、住宅適老化改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完善廢舊物資回收網絡等政策有機融合,形成促消費的合力。
二是堅持供需兩端同時發力。《若干措施》堅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提出支持企業加快智能家居產品研發、開展家居產品反向定制、促進智能家居設備互聯互通、支持家居適老化改造、支持舊房裝修和局部改造等舉措,著力提升供給質量和水平。
三是加快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若干措施》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提出擴大綠色家居產品銷售、促進二手家居產品流通、健全廢舊家電家具回收網絡等舉措,打通家居新品銷售、二手產品循環利用、廢舊產品回收的全鏈條。
四是著力構建“大家居”生態體系。《若干措施》堅持系統觀念,涵蓋家電、家具、家紡、家裝等多領域,貫通生產制造、物流配送、批發零售、設計裝修、售后服務等各環節,鼓勵家居企業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全場景家居解決方案。
促進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
家居產業是實現家居消費升級的重要基礎。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何亞瓊說,目前,我國家居消費成為僅次于汽車的家庭第二大支出,呈現出綠色化、智能化、定制化、融合化發展趨勢。下一步,工信部將與各部門著力在優供給、強產業、擴消費、促發展等方面發力。
在保障家居產品質量方面,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監督司負責人王勝利表示,市場監管總局不斷完善家居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加強家居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強化綠色家居產品認證監管。下一步將繼續在家居產品標準、認證、質量安全及價格監管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著力保障家居產品質量,維護市場秩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住宅小區是居民生活的主要空間,家居消費的主要場景也是在小區。推進老舊小區改造、住宅適老化改造、便民生活圈建設等工作,對于促進家居消費、提高居民生活品質具有重要意義。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房地產市場監管司負責人周韜介紹說,將創新消費場景,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支持居民舊房裝修等;提高居家適老化水平,加強技術指導;發展社區便民服務,推進社區便民商業服務設施建設;有效改善消費條件,完善廢舊物資回收網絡。
“打造舊房裝修和局部改造樣板間,推出價格實惠的產品和服務套餐”“鼓勵有條件的居民小區利用閑置房屋設置家電家具臨時存放場所,方便居民開展裝修”“推動在居民小區規范設置廢舊家具、裝修垃圾投放點,推廣線上預約收運”。《若干措施》提出一系列惠民舉措,解決二手房裝修的相關痛點問題。徐興鋒說,除了打造“樣板間”、開發“儲藏室”、設置“回收站”三條便民措施,《若干措施》還專門提到,充分調動居委會、社區等基層組織積極性;鼓勵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加強對家居消費的信貸支持。“總之,提供更多的服務和便利,充分釋放家居消費的潛力。”
優化農村消費市場供給
我國農村是擁有近5億消費人口的龐大市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農村消費市場發展空間廣闊,潛力巨大。盛秋平說,為促進優質家居產品進入農村市場,提高農村居民生活水平,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扎實推進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組織開展綠色智能家電、綠色建材下鄉,擴大農村家居消費,取得了積極成效。下一步,將重點從3個方面入手,進一步促進農村家居消費,更好滿足農村居民美好生活需要,即優化市場供給,讓農村居民擁有更多選擇;加強政策支持,讓農村居民得到更多實惠;暢通物流配送,讓農村居民享受更多便利。
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推力,綠色建材下鄉活動是重要的穩增長舉措。何亞瓊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等6個部門從2022年開始啟動綠色建材下鄉活動,現在已經在浙江、山東、天津、四川、湖南、廣東、福建7個省(市)開展了試點活動,并且建立公共信息發布平臺,與電商企業一起開展活動。今年又增加了江蘇、河南、廣西、河北、江西等5個試點地區,進一步加大綠色消費、綠色建材下鄉力度。
目前,全國綠色建材獲證企業已有4305家,累計發放綠色建材認證證書7284張,比2022年活動剛開始的時候分別增長3.3和3.8倍。下一步,我國將繼續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推動產品升級、促進消費應用、探索產業下鄉,帶動綠色建材全產業鏈走進農村,打造一批特色產業集群,為鄉村產業振興、美麗鄉村建設和拉動消費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