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工作人員坐在辦公室的電腦前,就能完成車間里幕墻型材的下料、切割、銑缺、鉆孔等生產加工作業。9月初,記者走進中法生態城中建裝飾科技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建裝飾科創院”)實驗車間,近距離接觸到國內首條幕墻機加工智能化無人生產線。
在中建裝飾科創院實驗廠房內,副院長韓超與同事正在對無人生產線進行交付前的調試。一臺白色轉運機器人頭部亮著兩束紅光,沿著地面上貼著的正方形二維碼條掃碼前進。小小的身軀托起放滿鋁合金型材的托盤,運輸到指定區域。上下料機器人自動抓取托盤上的鋁合金材料,送至生產線上。一根鋁合金材料經切割、銑缺、鉆孔等工序,最后成為合格的幕墻型材,加工過程中產生的金屬廢料則會被自動收納起來。
該生產線由中建裝飾科創院歷時1年半自主研發,是國內首條幕墻機加工智能化無人生產線。韓超介紹,無人化生產線在國內鋁合金門、窗的生產上已有使用,但在幕墻鋁型材生產方面尚無先例。不同于鋁合金門、窗的標準化生產,幕墻鋁型材結構更為復雜。“如為提高幕墻保溫性能,幕墻會設計成多腔結構或增加隔熱條。有的地方風大,幕墻就需要考慮抗風壓性能。不同建筑,幕墻鋁型材結構及鋁材型號就不一樣。”韓超說。
大批量生產時,為確保型材加工時的準確無誤,無人生產線運用機器視覺、圖像識別、深度學習等技術,集成生產線現場光源、工業相機等硬件系統,可對型材截面及其型號實現快速、高準確度智能識別。
據悉,該無人生產線近期將交付新近落戶中法生態城的中建裝飾綠創科技公司使用。中建裝飾綠創科技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無人生產線投產后,預計單線每年可直接節約人工成本150萬元,生產效率提高50%。
中法生態示范城作為湖北省近零碳城鎮試點示范項目,該幕墻機加工智能化無人生產線是中法生態城支持轄區重點企業持續開展低碳循環化改造,降低能源消耗量,提升資源產出率的一個縮影。
中法生態城工業企業車間里近年來發生了明顯變化:由企業自主研發的智能化、無人化設備正在迅速融入工業生產的各個環節。
在中建鋼構武漢工廠,一項被工友們稱為“千里眼”和“智慧腦”綠色智能焊接技術正在車間內推廣應用。通過對數字化焊機加裝信息監控采集模塊,實時采集各項數據,這些數據經5G技術傳輸可源源不斷地寫入數據中心數據庫。不僅車間大屏,即使在千里之外,技術人員也可以通過手機軟件實時了解這些數據。
“如工位能耗消耗異常,技術人員可實時掌握信息,分析出問題,下發最合理的焊接工藝參數。”企業創新研發中心負責人郭繼亮介紹,數據庫還能進行大數據分析,為技術人員優化工藝流程、提高生產效率、節能降耗,提供數據支撐。
中法生態城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中法生態城持續注重可再生能源、低碳交通體系、綠色建筑等技術應用,加快工業綠色低碳轉型步伐。中法生態城將推動大數據、5G、工業互聯網等新興技術與綠色低碳產業深度融合,推進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數字孿生、區塊鏈等技術在綠色制造領域的應用;推廣運用節能降碳先進技術,促進綠色低碳生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