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如何高質量推進城市更新行動?如何通過建筑設計和改造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增進經濟社會效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11月3日至4日,2023年第五屆建筑改造和城市更新學術年會在重慶召開,70余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業內著名專家學者等,圍繞城市更新相關領域的創新研究、實踐經驗和熱點話題開展學術分享、研討交流,以權威專業的視角,為新時代新征程推進城市更新發展探索新路徑、提供新思路、帶來新思考。
本次學術年會由中國建筑學會建筑改造和城市更新專業委員會、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慶設計集團重慶市設計院有限公司主辦,中建八局第二建設有限公司協辦。會議以“時代使命協同發展”為主題,包含1個主論壇和5個專題論壇。
權威專家學者齊聚為城市更新發展建言獻策
當前,我國城市發展進入由大規模增量建設轉為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并重的新階段,城市更新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新發展階段轉變城市開發建設方式、推動城市結構調整優化和品質提升、推進經濟社會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
3日,第五屆建筑改造和城市更新學術年會主論壇在渝中區渝州賓館舉行。與會專家圍繞城市更新如何以現代化的理念、方式系統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讓自然稟賦和現代城市渾然一體,讓文化底蘊與獨特人文氣質交相輝映等貢獻智慧。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楊保軍表示,城市更新一定是把城市整體作為對象,把城市作為有機生命體,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城市體檢評估為基礎,以統籌城市規劃建設治理為路徑,從好房子到好小區,從好小區到好社區,從好社區到好城區,進而把城市規劃好、建設好、治理好,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城市更新是歷史發展階段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是人民生活幸福感提升的要求,也是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與再生的要求。”中國建筑學會理事長修龍說,設計就是文化傳承,要打造一批“我在故宮修文物”式的大師名家、能工巧匠。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筑學會副理事長崔愷表示,城市更新是一個對既有城市資源價值發現、發掘、提升和創新的過程,它是一種織補,手不能太重,線不能太緊;城市更新還需打破界限,從規劃、建筑到景觀、歷史保護,甚至到市政工程體系都應該融合,注重協調,多方參與,通力合作。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李興鋼認為,當代城鄉建設面臨工程環境失序、生態環境失衡、文化環境失和等挑戰,亟須運用建筑與環境交互設計的建造理論和方法體系加大創新,探索技術與藝術一體、建筑與山林共生、新構與遺存相生的形式。
“在城市更新項目實施中,要重視存量建筑原有肌理、布局、業態的活化利用,通過建筑改造和業態更新,實現使用效率與資產價值的雙重提升。”中建八局第二建設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邵俊祥介紹說,多年來,該公司將建筑業轉型升級與轉變城市發展方式有機結合,秉承城市有機更新理念,堅定當好國家城市更新戰略的承接者、推進者和實施者。截至目前,城市更新業務合同額已突破百億元,其中在重慶參與打造大足區母城片區、渝中區水巷子片區、重醫附一院改擴建等一批城市更新重點項目。
會上,重慶設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建筑師,中國建筑學會建筑改造和城市更新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徐千里致辭說:“本次學術年會是為適應新時期社會經濟發展新格局、新特點,順應城市發展規律,尊重人民群眾意愿,傳承歷史文脈,補齊城市短板而召開的,其傳遞的新理念、展示的新成果將為重慶及全國建筑改造和城市更新帶來新啟示。”
健全“1+2+N”政策技術體系著力推動城市更新提質增效
據了解,該項學術年會系首次落地西部城市,為何首選重慶?
“重慶是我國城市更新方面探索比較早、比較有成效的城市,提供了很多經驗,案例很鮮活。”在年會主論壇開幕致辭中,楊保軍對我市城市更新工作給予高度評價。
國家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以來,我市高度重視城市更新工作,將“落實城市更新行動”納入了“十四五”規劃,大力推進城市更新行動。2021年11月,渝中區、九龍坡區還成功入選國家首批21個城市更新試點城市(區)。
近幾年來,我市聚焦城市存量空間提質增效,促進轉變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模式、轉變政府職能,推動形成“受惠于百姓、放權于區縣、讓利于市場”的城市更新模式,構建以《重慶市城市更新管理辦法》為統領的“1+2+N”政策技術體系,出臺全國首部城市更新技術導則,制定46項相關配套政策和實施細則。
在一系列政策舉措的保障支持下,我市目前正加快226個試點示范項目建設,一批有辨識度、有影響力的標志性城市更新改革成果涌現,5項經驗做法納入住建部首批《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數量居全國首位。
此外,這場行業學術盛會落地重慶的另一重要原因,還與重慶設計集團重慶市設計院在城市更新領域的積極探索實踐密不可分。
依托70多年在勘探設計及項目打造運營領域的厚重沉淀和卓越優勢,近些年來,重慶市設計院積極參與城市更新項目建設,打造了招商九龍意庫項目、解放碑-朝天門步行街大道品質提升項目、北碚南京路片區風貌改造項目、民主村片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一期)等一批城市更新經典項目,不僅受到業內外充分肯定,更為重慶城市提升、煥新美好生活作出了積極貢獻,也為我市乃至全國推進城市更新提質增效提供了借鑒范本。
5場專題論壇為“精細化”城市更新支招
3日下午至4日上午,以“圍護結構在城市更新中的技術創新與發展”“更新與社會”“更新與產業”“更新與設計”“更新與文化”為主題的5場專題論壇分別在渝州賓館、九龍坡區民主村會客廳、重慶市設計院、重慶大學設計創意產業園舉行。
專題論壇上,來自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四川省建筑設計研究院、九龍坡城市更新建設有限公司、重慶市興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慶設計集團、重慶市設計院等單位40多位的專家學者及城市更新產業鏈相關單位負責人,分組在不同的專題論壇,就空間營造與轉型、城市更新與社區運營、空間品質與城市活力、玻璃幕墻節能改造等30多個主題分享研究成果,展開深入研討。
“專題論壇為城市更新的綜合生態提供了多維度、多視角的考量和實踐思路。”有關專家表示,5場專題論壇的主題就是城市更新領域必須面對的5個焦點問題,專題論壇猶如“及時雨”,為城市更新建設中亟待處理好的幾種關系帶來新的“精細化”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