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大力發展綠色建筑、不斷優化建筑功能、提高資源能源使用效率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流趨勢。目前,建筑領域的節能減排工作內涵已經擴展,從單體建筑節能延伸到區域化的綠色生態,綠色建筑在生態理念、規模范疇、技術集成、全生命周期、全產業、建設模式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急需通過完善相關法律體系提供制度保障,督促產業健康發展。
通過明確責任產生合力從源頭細化“綠色”要求
政策約束性不強、執行力不足、監管缺少強有力手段……由于缺乏法律支撐,湖北省綠色建筑發展面臨不少問題。本月起,《湖北省綠色建筑發展條例》正式施行,為湖北省綠色建筑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條例施行之前,湖北省綠色建筑要求未納入工程立項和規劃審批環節,由于缺少監管,部分項目未按照設計的星級標準、用能標準進行建設和運營,為了破解這些問題,條例明確了多個政府部門的職責分工,形成強大合力推動綠色建筑發展。
例如,條例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主管部門在開展政府投資的城鎮新建民用建筑項目立項審批時,應當將綠色建筑等級要求納入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范圍;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在建設用地規劃條件中明確綠色建筑等級要求,將綠色建筑等級要求納入建設工程規劃審查范圍,對城鎮新建民用建筑是否符合規劃條件予以核實。
針對綠色建筑“重設計、輕運行”現象,條例對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圖審查機構、施工單位、監理單位、房地產開發企業等相關主體的責任進行細化完善,要求對綠色建筑設計、圖審、施工、檢測、監理、運營等全過程實現閉環監管。特別提出,綠色建筑所有權人或者使用權人應當建立健全相關制度,配備專業技術人員,對綠色建筑的設施設備進行維護和保養,確保綠色建筑正常運行。
綠色建筑是城市建筑的發展趨勢,但確實會增加企業的投入成本。如何提高市場主體積極性和社會資本參與度是必解難題。
條例明確,符合綠色建筑產業信貸條件的項目及其借款人,享受項目融資、流動資金貸款、綠色建筑保險、綠色建筑按揭貸款等金融支持。住房公積金繳存人購買的商品住宅為星級綠色建筑的,在其計算的可貸額度基礎上,按綠色建筑星級逐級上浮。星級綠色建筑和符合近零能耗建筑標準的居住建筑,因采用外墻外保溫增加的建筑面積不計入容積率核算。
這些規定有助于增強市場對綠色建筑產業健康發展的信心,吸引更多投資者和金融機構參與;同時也有助于金融機構準確識別和評估綠色建筑項目,為綠色金融支持綠色建筑產業的產品、制度創新提供依據。
從“綠色建筑”到“建筑綠色”提出更加廣泛的綠色發展要求
新建建筑應當執行對應標準和可再生能源應用的要求;有序推動既有建筑節能綠色化改造,與城市更新項目相銜接;在工程獎項評審、個人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以及表彰獎勵等方面采取措施支持建筑綠色發展……《北京市建筑綠色發展條例》本月起施行。
面對建筑領域綠色轉型的任務,多地已經出臺相關的地方性法規,法規名稱中的提法多為“綠色建筑”,而北京此次出臺的條例中的提法則是“建筑綠色”。據介紹,“綠色建筑”是基于綠色建筑的設計、評價標準,適應于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建筑綠色”則覆蓋新建建筑、既有建筑改造和運營以及相關領域、產業的綠色發展要求。
條例不僅包含了房屋建筑,同時明確市政基礎設施參照管理;不但要求建筑本身的節能降碳和高質量發展,同時關注建筑用能結構調整、建材綠色供應鏈、城市更新、綠色示范區、城市副中心、京津冀協同等方面,更加注重“建筑領域的綠色發展”。
針對房地產開發企業和房屋購買者對綠色建筑積極性不高的問題,條例提出了激勵和引導政策,包括對主動提升綠色建筑等級標準、自愿實施裝配式建筑或者提高裝配式建筑等級、主動實施超低能耗建筑的項目,在工程獎項評審中優先考慮;對個人來說,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或者超低能耗建筑的,可以給予適當政策支持;逐步推行裝配式建筑、健康建筑評價,推動相關結果在建筑物價值評估等方面的應用等。
針對建筑綠色發展難以形成規模效應的問題,條例提出推動建筑可再生能源規模化應用,要求新建建筑按規定標準安裝太陽能光伏或者其他可再生能源利用設施,鼓勵建筑節能綠色化改造時,增設可再生能源利用設施;提出電網企業應當支持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增強上網能力。
條例明確了建筑綠色運行、節能改造的責任主體。同時推動全過程工程咨詢,為建筑項目從規劃到運行提供一體化服務,優化建筑綠色發展生態,確保工程質量和綠色性能標準。
破舊立新解決發展掣肘助力實現建筑領域“雙碳”目標
提高新建建筑的綠色發展要求,著力解決信貸投入和綠色建筑認定時間錯配的難題,激發市場主體的積極性……破舊立新,新制定的《廣州市綠色建筑和建筑節能管理規定》本月起施行,助力廣州實現建筑領域碳達峰和碳中和。
原《廣州市綠色建筑和建筑節能管理規定》自2013年施行已逾10年,為適應發展需要,廣州市總結經驗,根據上位法以及現行政策調整相關立法內容。新制定的《廣州市綠色建筑和建筑節能管理規定》在原有基礎上破舊立新,結合廣州發展實際,以問題為導向解決發展掣肘,目標是提高綠色建筑品質,提升既有建筑能效水平,推廣新型綠色建造方式,助力廣州實現建筑領域碳達峰和碳中和。
據介紹,規定從新建建筑和城市更新兩大主要方面入手,提高了對公共建筑的要求,以提升城市綠色發展水平。要求大型公共建筑按照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筑標準建設,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國有資金參與投資建設的其他公共建筑按照一星級以上綠色建筑標準建設,政府投資和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公共建筑按照不低于超低能耗建筑的節能標準建設。同時,要求城市更新、城鎮老舊小區使用財政資金改造時,應當同步實施綠色化改造,要求各區創建綠色生態城區。
廣州夏熱冬暖,空調季悠長,如何推廣適宜技術,推動建筑產業綠色升級?規定鼓勵推廣應用空調節能技術,有效控制、降低建筑能耗,充分體現地方特色。
在推廣應用綠色建材方面,規定提出,政府投資建設的建筑應當使用綠色建材,以推動建筑全產業鏈綠色低碳發展。此外,規定強化規劃引領,要求在建設用地規劃條件、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或者國有土地劃撥決定書,以及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中載明裝配式建筑要求,以更好地推動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