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從毛坯到成品,裝修一套160多平方米的房子需要多長時間?在湖北省智能建造試點項目——中建三局漢芯公館現場,工作人員給出的答案是20天。
位于武漢市江岸區解放大道與新建街交會處的漢芯公館項目,總建筑面積15.2萬平方米,包括8棟住宅和1棟商業。項目采用裝配式建造,其中兩棟住宅裝配率為91%。項目定位為中建三局智能建造示范應用和產業化研究的平臺,是建筑業標準化、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集中展現。
記者26日下午在項目現場看到,木紋墻面、灰色地磚、集成式廚房及衛生間……一套現代簡約風格的樣板間內,整體基調明亮、空間開闊。“大到墻面系統,小到水電開槽,全都在工廠里預制完成,現場只需要進行安裝即可。”據項目施工方負責人介紹,與傳統裝修相比,裝配式內裝用干法施工替代了濕法作業,不僅提升了效率,還可以最大幅度降低傳統裝修帶來的各種困擾。
為滿足高裝配率要求,該項目采用了裝配式裝修8大體系,創新應用10余項新技術。以客廳、廚房為例,應用了裝配式地面體系、裝配式墻面體系、裝配式天花體系、快裝水電等。現場免加工、免開槽、零濕作業,實現了全干法施工。
在漢芯公館項目施工現場,智能建造不僅體現在內裝工業化上。智能建造一體化平臺實現設計、生產、施工、運維全過程的數據貫通;裝配式住宅造樓機,實現建筑主體和外立面效果一次成型;“機器人工友”精準完成地面平整、墻面抹灰、電線電纜敷設、地磚拼貼等工藝;智能塔機集控系統,則讓塔吊司機告別高空,在辦公室里遠程操控。
漢芯公館項目數字總監粟劍波介紹,該企業自主研發的智能建造一體化平臺,打通從設計、生產到施工的數據,實現預制構件有序供應、項目高效建造。同時,待項目交付后,還可將項目數據交付給相關部門和業主,開展數字城市建設和物業管理。今年該平臺還將陸續推廣到100個項目現場。
智能建造是破解建筑業發展瓶頸和問題的關鍵,以漢芯公館項目為代表的湖北智能建造試點項目,為“四化同步、一體推進”智能建造提供了設計、生產、建造全生命周期的系統解決方案,助力湖北建筑業從“大制造”到“精智造”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