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奧運會不乏經濟神話,使原本普通的企業搖身轉變為國際知名品牌,訂單當然地從世界各地飛來。有經濟學家感慨,奧運可以改變一個國家,一個城市,或者一個企業。
2008北京奧運,對于五金行業來說同樣蘊藏著無限的商機,據五金行業的經濟觀察家預測,來北京參加奧運的運動員以及旅游的外國人約為1000萬人次/年,如果加上中國的游客,數量則更為巨大。同時奧運會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其奧運場館和奧運設施工作非常繁雜,工作量巨大,目前奧組委有專門的工作組,有一個由專家組成的工作小組來制定奧運會的整個奧運場館及設備的規范和設計,但仍然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外部的工作團隊來共同完成,因此,這是中國五金企業最直接的機會。
奧運會是個全球性的文化品牌,如果能在奧運場館、奧運設施、運動員住宿等等使用上中國制造的五金配件、日用五金、建筑五金、五金工具等等五金產品,借此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國的設計風格、產品質量和服務意識,提高中國五金行業在國際社會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它不僅是一種提升,也是一個品牌,這是一個讓企業成為國際品牌的大好機會,更是帶動產業向全球經濟融入的一次機會。
分析當前國內五金市場動態,中國日用五金業跨入世界前列,從1996年至今,中國先后建立了拉鏈、電剃須器、不銹鋼器皿、鐵鍋、刀片、自行車鎖等14個技術開發中心,這些中心目前絕大多數發展成為行業排頭兵,有的已成為世界排頭兵。由此可見中國五金企業已經站在世界五金行業的前端,而北京2008奧運會的舉辦跟為中國五金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掘金”機會!
如何把握住稍縱即逝的商機已經被眾多五金企業家們提上重要的議事日程,有人說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有人說把握奧運商機需苦練內功,有人說要借奧運實現品牌夢……中國五金企業應該認識到,奧運會作為一項國際性的全人類體育賽事,不僅能夠給中國五金的營銷帶來機會,而且為中國五金的長遠發展也做了鋪墊。企業要借助奧運機會,為把中國五金推向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實現一個國際性的中國五金而努力。